酒店入住實名登記制度,是保障旅客安全的核心防線。然而,當安徽的王女士在醉酒無意識狀態下被男子抱入全季酒店、未經驗證身份即入住并險遭性侵時,這道防線形同虛設(詳見《醉酒女子深夜被抱入客房險遭性侵 全季酒店被質疑存在管理漏洞》)。事件折射出酒店管理的嚴重失職,前期“沒有任何責任”的答復更是忽視了酒店行業在社會安全維護中的作用。酒店入住亂象為社會治理中的不穩定因素提供了發酵空間,應當重視。
《旅館業治安管理辦法》第六條規定,旅館接待旅客住宿必須登記。當地公安機關在調查后,已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六條規定,對涉事全季酒店作出罰款500元的行政處罰。目前,全季酒店已向當事人道歉并賠償5000元達成和解,對于處理延誤問題,酒店稱是因事發后店長在休假導致(詳見《醉酒女子在全季險遭性侵事件續:酒店道歉賠償并被行政處罰》)。全季酒店作為知名連鎖酒店,開業門店數量已超千家,在管理上出現如此疏漏,無視風險,其管理狀況令人堪憂。
酒店實名登記是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對于社會公共安全,公安機關可以通過酒店系統,實時追蹤在逃人員、通緝犯落腳點,為案件偵破提供關鍵線索;對于維護社會治安,能有效震懾和查處賣淫嫖娼、吸毒、聚眾賭博等發生在酒店內的違法犯罪活動,凈化社會治安環境;對于旅客個人而言,在實名登記的環境下,周圍的人都身份明確,大大降低了與不明身份人員同住一個屋檐下的風險,王女士所遭遇的酒后險遭性侵一類事件也能得到有效制止。
酒店嚴管不止是行業責任,更是對社會治理網絡末梢的守護。社會治理是一個 “層層銜接、環環相扣” 的系統,而酒店作為流動人口的重要落腳點,是社會治理不可或缺的 “末梢節點”。酒店工作人員作為 “一線觀察者”,其對異常行為的及時發現與上報,能讓社會治理的 “響應速度” 更快——比如發現醉酒者被強行拖拽時及時報警,能避免事件從 “潛在風險” 升級為 “實際傷害”。可以說,酒店管理的嚴格程度,直接影響著社會治理 “最后一公里” 的覆蓋效果,只有酒店主動承擔起治理義務,才能讓整個社會安全網絡更緊密、更有效。
全季酒店的安全問題并非首次。據報道,2021年,發生在上海全季酒店內,一男子半夜赤身闖入女顧客房間。監控顯示,該男子7樓到10樓,挨個房間試著開門,在將近50分鐘的時間內,全季酒店沒有任何反應。2025年,南京全季酒店,一對情侶被陌生人刷開房門。
連鎖品牌屢次出現類似漏洞,說明管理松懈并非個案,而是系統性問題。如不及時對個別門店的反面操作案例進行及時整改,在品牌內形成擴散效應,直接影響品牌檔次,進而影響到整個行業形象,甚至形成不良風氣,為社會治理帶來額外壓力。
未按規定登記現象在酒店及網約房領域普遍存在。漢庭、格林豪泰等品牌今年均有分店因此受罰。網約房領域問題更甚,如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檢察院辦理的多起涉未成年人犯罪案,均與“無證入住”“人證不符”相關。此外,也存在部分客人出于隱私保護、怕麻煩或有其他不愿明說的原因,拒絕實名入住,酒店出于成本和收益考慮,無視社會治理的風險,向客人妥協辦理入住。對于酒店而言嚴格遵守登記規定可能損失客源,靈活變通則會帶來“收益”。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酒店自身加強管理和自律,相關部門加強監督和處罰力度,通過強力手段震懾行業亂象,以及公眾理解和配合等多方共同努力,形成共識,才能有效壓縮違規操作的空間。
酒店行業在社會治安維護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企業應當嚴格落實好相關規定,守好社會安全責任關。同時提醒廣大群眾,在外出參加群體活動時,注意飲酒適度,與不夠熟悉的人保持距離,提高安全意識。
信網評論員 孫寶震
[來源:信網 編輯:陳燭光]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