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午后一點到傍晚六點,李先生手握預定成功的短信通知,在酒店前臺反復核對信息,卻得到“系統查無此單”的回復。這份通過高德地圖下單的酒店預訂,雖標注“高德安心訂”承諾,最終以飛豬方面“電話未聯系上”為由了結。(詳見《高德地圖訂酒店 “預訂成功” 變 “查無此單” 協商6小時后訂單被取消》)這不僅是高德平臺與飛豬服務商之間責任銜接的斷裂,更是當下一些企業重流量擴張、忽視履約最直接的體現。
面對李先生的訴求,高德方面表示自身是“第三方信息展示平臺”,“不可取消”的政策由各服務商制定,從酒店預訂業務的實際運作來看,這種責任劃分站不住腳。對用戶而言,高德是下單的直接入口,它既以“平臺經營者”的身份聚合流量、展示資源,又以“服務提供者”的身份促成交易。雙重角色就意味著它不能對訂單全流程置身事外。用戶有預訂成功短信,酒店卻無記錄,是訂單同步環節出了漏洞;標注“高德安心訂”承諾卻未能成功入住,是服務合同履約出了問題,高德的推脫本質是在逃避自身的主體責任。
李先生的遭遇并非個例。在黑貓投訴平臺中搜索“高德平臺訂酒店”關鍵詞,可查詢到上百條投訴數據,其中包括預訂時間填寫錯誤、無法正常入住、房型變更、酒店與平臺退款事宜意見不一致等情況。作為與酒店、平臺直線對接的飛豬,“擺爛”的處理態度同樣不可取,僅以“電話未聯系上”為由潦草收尾,讓消費者陷入找高德無果、找飛豬無門的困境。
近年來,高德依托地圖流量優勢,從打車業務快速擴張至酒旅、本地生活等領域,看似搶占不同市場份額,卻忽視了用戶體驗。高德的困境,是不少企業的通病。外賣平臺為多接商戶,接入大量未核驗資質的小餐館,最終爆出食品安全問題;電商平臺為擴充品類,放松對商家的審核,卻沒堵住假貨混賣的漏洞;共享單車企業當年大量投放車輛搶占街頭,卻因運維跟不上,導致壞車堆積如山……這些企業都抱著“多覆蓋一個領域,就能多賺一筆傭金,多搶占一個市場,就能多壓過一個對手”的想法,忽略了體驗感這個關鍵因素。好評不是靠市場份額堆出來的,而是靠每一次順利入住、每一次靠譜的售后攢起來的。就像黑貓投訴中上百條關于高德地圖訂酒店的內容,每條背后都是一次失望的體驗。
投訴不是找茬,而是改進的信號。對“高德們”來說,現在該停下只追規模的腳步,好好看看消費者評價了。李先生一下午的等待,不是偶然的意外,而是模式漏洞的警示。擴張業務本身沒錯,若是把擴張當成目的,把體驗當成可有可無的細節,終究會被消費者拋棄。畢竟,用戶的信任,只能靠一次又一次靠譜的服務贏回來。
回到事件本身,高德作為聚合各類服務商的平臺,“甩鍋”解決不了責任銜接的問題。李先生未能成功入住,本質是三方溝通斷裂的結果,要解決這一問題,高德不能只看合作協議,而是要核驗服務商資質、確認授權真實性、定期復查酒店營業狀態,從源頭避免“幽靈訂單”。同時建立統一的訂單管理系統,打通“高德-服務商-酒店”之間的信息同步壁壘。消費者下單后,三方系統需即時顯示訂單信息,任一環節修改,另外兩方必須在短時間內收到提醒,讓訂單全程看得見、可追蹤。
對高德及一眾合作運營商而言,酒店預訂業務的核心競爭力,從不是合作數量,而是服務質量與用戶信任。面對已發生的消費糾紛,不論高德抑或飛豬,都要暢通維權渠道,杜絕客服之間相互踢皮球。高德若繼續以甩鍋態度對待消費者訴求,忽視模式適配性缺陷,會持續消耗用戶信任,還可能因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中的相關規定面臨處罰,影響平臺在酒店預訂市場的長遠發展。
唯有主動承擔主體責任,補齊服務短板,才能真正實現平臺、服務商與消費者的共贏。畢竟,用戶的“打分表”最誠實:當差評不斷累積,哪怕再大的市場規模,也會慢慢失去人氣。
信網評論員 王熠冉
[來源:信網 編輯:王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