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杭州一家真實存在的寵物店“貓與貓尋”被高德地圖下線,原因是“疑似存在虛假地點問題”。在店家發(fā)帖抱怨后,卻有平臺推廣人員暗示“交錢就能解決”。(詳見《數米寬的臨街門頭高德地圖愣是看不見 地推稱辦個“旺鋪寶”就好了》)寵物店的遭遇讓人不禁想到這背后是官方因技術漏洞真不知情,還是為變相收取推廣費用而鋪設的前奏?
一家真實店鋪要在地圖上證明自己存在,竟如此艱難。店主按要求兩次提交申訴材料,但均未成功。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通過百度地圖的全景功能查找,一眼就能看到店鋪名字招牌赫然在立。競爭對手的街景揭穿了高德地圖判定的荒謬,更加凸顯平臺審核機制形同虛設。
詳盡材料的申訴無法通過機器審核,事情在社交平臺發(fā)酵后,高德地圖卻能迅速反應,以“被惡意舉報”為由即刻恢復。這種隨意性,很難不讓人懷疑,其目的是為了制造商家的焦慮,為后續(xù)的解決方案埋下伏筆。而推廣人員毫不避諱地宣稱,只要交了錢,即使被舉報也不會下架,還能防止信息被篡改。這看似是高德地圖旺鋪推廣運營好心的提醒,實則是利用制造問題到銷售解決方案的商業(yè)模式,在高德地圖上“買”個存在感。既背叛了其“永不商業(yè)化”的承諾,也將短期營收建立在了損害平臺公信力與商家基本權益的道路上,最終只會導致信任的崩塌。
高德地圖的“旺鋪寶”并非孤例,只是潛規(guī)則里的一個縮影。例如部分外賣平臺的“競價排名”同樣也是打著優(yōu)化服務的旗號,行變相收費之實。除此之外,還有部分社交平臺宣稱是基于內容質量和用戶興趣進行分發(fā),但需要付費購買的帖子加熱或推廣服務,常常讓創(chuàng)作者感到不公,優(yōu)質內容不付費就可能限流不存在……無論是外賣的競價排名,還是內容平臺的信息流推廣,都是平臺利用其話語權,將本該是為公共產品提供基礎服務,重新包裝成需要付費購買的增值項目。這種“生意經”值得警惕,若其他平臺也開始效仿,那么每一個人都會受到傷害,無處可逃。
如今,物聯網時代的“數字門牌”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商戶和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便利快車。如果這些“數字門牌”可以輕易被平臺下線,小商戶們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又有限,壓力之下,可能會導致新的生存危機,消費者也增加了信息甄別成本和時間成本。長此以往,市場將失去活力,消費者面對的則是由平臺篩選過的、同質化的商業(yè)環(huán)境。
當這種商業(yè)環(huán)境形成時,不良的后果是雙重的。對商家和創(chuàng)作者而言,新興的、小眾的、但更具創(chuàng)新性的產品與服務,因為無法支付高昂的流量費用或不符合平臺的“主流”標準,而被埋沒在角落,失去被看見的機會。創(chuàng)新土壤由此板結,市場選擇權形同虛設。對消費者而言,他們被困在“信息繭房”與“商業(yè)濾泡”中,誤以為眼前的選擇就是世界的全部。品味和需求在無形中被平臺馴化,最終,“選擇”淪為在平臺設定的有限選項里打轉,消費者的主權被悄然架空。
因此,作為數字時代的基礎設施,高德地圖必須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與商業(yè)底線。有關監(jiān)管部門也應及時介入,對這種變相強制收費的行為進行調查和規(guī)范,為實體經濟營造一個公平健康的營商環(huán)境,不要讓未來要入駐的商家,同樣困在數字地圖的迷霧里,為證明自己的真實存在而奔波。
當真實的店鋪敗給虛假的標簽,高德地圖消耗的不僅是涉事店主的信任,更是整個平臺賴以生存的公信力。堵上灰色操作的漏洞,建立公平公正、清晰且有溫度的申訴機制和審核機制,是作為行業(yè)領導者必須履行的責任。地圖導航的初心,不能在“睜著眼睛說瞎話”的路上越走越遠。
信網評論員 李源菁
[來源:信網 編輯:王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