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中秋雙節臨近,消費市場迎來了一年一度的黃金時期。青島本土烘焙品牌推出的豆橛子鹵肉月餅,以“蔬菜入餡”的顛覆性創意引爆全網,成為了雙節消費市場的一抹亮色,被網友直呼“山東人被豆橛子硬控證據再+1”。
豆角與鹵肉的一對“跨界”組合,是青島消費市場將地域特色與年輕化需求結合的創新邏輯——從月餅、啤酒到咖啡,從餐飲到文創,這座城市正以“跨界”為刃,撬動雙節消費新動能。“豆橛子”月餅的走紅,無疑是一場地域食材的味覺突圍,通過“青稞餅皮+鹵肉豆角”的搭配,將家常菜轉化成獨特的中秋儀式感,形成“接地氣”與“腦洞大開”的雙線競爭,而這種新穎的創新方式也與青島啤酒的“在地化”策略不謀而合。
若將視角延伸至青島啤酒,這一本土品牌同樣深諳“跨界創新”之道。在雙節假期到來的預熱階段,青島啤酒聚焦不同年齡群體的飲酒特點,推出的產品組合裝,可以與多場景適配。以其中的桂花風味白啤為例,該產品巧妙融合深秋時令的桂花香氣,精準契合年輕消費群體對戶外露營、登高賞月等新潮體驗的追求,同時滿足家庭聚會的需求,成功推動啤酒消費從夏季的暢飲模式向秋季的氛圍消費轉型。
雖然月餅、啤酒兩款產品看似風馬牛不相及,卻都共同指向一個趨勢,青島品牌正通過“在地食材+年輕表達”打破傳統邊界。當傳統商業品牌放下身段,用Z世代的語言講述本土故事,其商業價值與文化傳播力便自然顯現,正如網友調侃那樣:“你以為豆橛子過季了?不,它只是換了個賽道。”
青島的消費創新不止于口味。在假期來臨之際,餐飲商家則借勢團圓宴預訂,推出“外賣團圓餐”“中秋海鮮禮盒”等融合產品,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既能滿足外地游客來青島過中秋的節日儀式感,又能滿足當下部分年輕人想在家吃團圓飯、但不想在家做的消費需求。而青島咖啡業態的場景則不斷煥新,通過跨行業、跨品類的“混搭”營業模式,將咖啡與“嶗山茶”“青啤”“油炸糕”等青島獨有的美食特色相融合,吸引外地游客為“青島記憶”買單。這種“食品+文旅”的模式,通過味覺與視覺的雙重刺激,將消費行為轉化為文化認同。
從“豆橛子月餅”到文創IP,青島的消費市場以“跨界”創新,刺破同質化競爭。當月餅不再卷包裝而是卷口味,當啤酒從飲品升級為文化載體,青島用經驗證明,將地域基因與時代需求相融合,是雙節消費戰中持續出圈的有效路徑之一。下一站,青島的創新故事或許會藏在更意想不到的角落——比如,用“鲅魚餡”月餅征服網友?
信網評論員 王榮
[來源:信網 編輯:陸云琦]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