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車巡游、燈光璀璨,用手機鏡頭記錄下眼前的美好本是再尋常不過的情景。游客李先生與朋友在北京歡樂谷欣賞花車巡游時卻發生了意外,手機攝像頭被激光燈照壞。蘋果官方檢測損傷報告出具后,園區卻試圖用“可能性較低”的技術性說辭,來模糊其本應承擔的安全保障責任。(詳見:《在北京歡樂谷拍攝花車巡游 游客手機攝像頭被激光燈留下“后遺癥”》)
凡事于細微處見真章。對偌大的歡樂谷而言,這或許是一件小事,一個偶發案例。但對于游客來說卻是百分之百的糟心游玩體驗,還因此要承擔一定的財產損失。而捍衛游客權益,必須從認真對待每一起“小事”開始。
技術風險客觀存在,園區“可能性較低”不能作為免責。技術專家解釋,激光通過透鏡聚焦,能量密度劇增,能瞬間“燒穿”精密的圖像傳感器。北京歡樂谷在回復中強調其設備為動態掃描式,則試圖將責任框定在游客長時間直接對準這一小概率行為上。在喧鬧的花車巡游現場,游客怎能自證沒有長時間對焦?這一要求本身就不切實際。可能性低不等于無可能,更不意味著責任轉移。園區既然引入了激光設備,就應該為未來可能會出現的后果來兜底。
安全告知工作有待加強,管理措施也亟待進一步夯實。在喧鬧、視覺焦點分散的巡游現場,滾動屏幕和短暫語音播報極易被淹沒。關于花車巡游的激光提醒問題上,李先生“沒看到”和網友說的“可能有”兩種爭議說法也反映出景區現行提示方式的無效性。有效的安全管理應確保關鍵信息強制抵達,而不是模棱兩可出現爭議。后續景區承諾的“加強提示”,也恰恰反證了其前期工作的不足。
通過回復函來看,雖然辭令專業,卻冰冷而缺乏誠意。通篇在解釋技術原理、強調未來改進,“全力推動問題妥善解決”等的解決方案,聽起來冠冕堂皇,實則將簡單問題復雜化,意圖在責任認定上扯皮。這種做法不僅不能平息事態,反而走上了一條失信于消費者的道路上。
目前,激光產品廣泛應用到不同的領域,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娛樂項目領域,常用在各種演唱會和燈光秀上。游客、粉絲們的手機集體受損,類似的新聞層出不窮。激光不僅會損壞攝像頭,像功率為1瓦的藍光激光,打在黑色衣服上,不到3秒就破洞。人眼更是不能直視激光,尤其是綠光和紅光,易致使視網膜脫落,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因此,除了屏幕和廣播,園區不妨可以在入場券、APP推送、現場隔離帶設置明確警示牌,加強安全警示等。游客也要切記雙眼勿直視激光,用手機拍攝時注意拍攝角度,避免直接拍攝激光,導致鏡頭損壞,造成財產損失。
文旅市場競爭不僅體現在這些炫酷的項目上,重視游客的投訴舉報或吐槽,給出負責任的態度和反應,更顯誠意也更容易打動每一位游客的心。
信網評論員 李源菁
[來源:信網 編輯:陳燭光]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