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河畔,有一個傳奇的電商小鎮……
從最初的獨自摸索到接受正規的培訓,從一天一兩個訂單到幾十個訂單……即墨市移風店鎮的農婦們正在挑起家庭大半邊天,“網上賣鳥籠、賣馬鈴薯、賣鴨蛋、賣蔬菜”,2015年移風店鎮日均發快遞已達4000多件,銷售額過億元。青島首個農村的“電商小鎮”慢慢成為國內外眼光聚集的地方,這個電商小鎮 ,已經有兩個村子獲評“中國淘寶村”。其中大歐村,家家戶戶做鳥籠,年近50歲的吳大哥世世代代做鳥籠,夫婦兩人說:“我們村幾百年都做鳥籠,現在年輕人通過網上往外銷售。”電商小鎮的淘寶村的農民們在都做什么掙大錢,近日,記者進行了探訪。
大沽河畔電商小鎮產品賣到世界各地
抱孩子、做飯,日復一日,這種單調仍是很多婚后農村媽媽的生活。“出去打工不現實,還得看孩子。不出去,在家也沒有好工作,廠子少,天天下地干活也不掙錢。”28歲的原麗琴嫁到移風店鎮后,看孩子成為了主要的生活內容,直到鎮上掛上了“電商小鎮”這個牌子。掛牌電商小鎮,這屬于青島首次。
王雯雯、原麗琴都是嫁入農家的80后女生。她們的生活軌跡出奇一致,結婚生子、相夫教子。剩下的選擇不多,網上賣東西成為農村居家女人們一個新的選擇。
“你好,我想要買你店里的拖把,能便宜點嗎?”“親,我們利潤微薄,這已經是最低價了。雖然不能給您便宜,但是我們可以送您一點小禮物的。”伴隨著淘寶網聊天軟件的提示音,大沽河岸畔的山東省即墨市移風店鎮桑家埠村27歲的王雯雯,坐在家里的電腦前熱情地跟客戶聊天,很快就完成一筆訂單。
2012年,王雯雯結婚生子后,在網上給孩子買嬰兒用品。“在網上給孩子買東西的時候,我突發奇想,與其在家只看孩子沒有事情干,為什么不自己開一個網店創業呢?于是從2013年開始,我在淘寶上開了一個小店,自己去即墨小商品城進貨,自己拍照片,上傳產品,但是生意冷冷清清。”
就在王雯雯灰心喪氣的時候,即墨市移風店鎮成立了電商服務中心。在聽了工作人員宣傳之后,她來聽了幾節課:免費的教師、免費的電腦、免費的場所、免費的水電,還有專門給產品拍照的房間,總之一句話,就在你家門口一個全免費的地方,你來開網店賣東西就行。
電商服務中心成立之后,王雯雯得到了系統的學習和培訓,對淘寶這塊也越來越熟悉了,“現在生意越來越好了。”即墨市移風店鎮桑家埠村王雯雯高興地說,她和村里的姐妹們開始售賣家鄉的土特產:鴨蛋、草莓、鳥籠子、五谷雜糧。
從最初的獨自摸索到接受正規的培訓,從一天一兩個訂單到現在的四十余個訂單,從原來的一個小店到如今的3家網店的店主,到2015年底,王雯雯店鋪年營業額二百多萬元,凈利潤超過15萬元。2016年,她正在創建一家專門賣農產品的淘寶店鋪,力爭把即墨市移風店本地的農產品通過網店銷售出去,讓更多人了解移風店鎮的產品。
原麗琴的故事稍有不同,從山西嫁到即墨移風店鎮的她,在結婚有孩子之后便不再上班,看孩子照顧家。從青島科技大學畢業的原麗琴不滿足現在的生活,想來想去,她開始來到鎮上學習開網店,她和王雯雯的想法一樣,力爭把本地的農產品通過網店銷售出去。
據電商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即墨市移風店鎮緊鄰大沽河,美麗的大沽河沿岸成為觀光長廊,大沽河帶來的人流啟迪了這里的婦女創業思維,現在有50余名婦女從事電商這一行業,占電商經營戶的65%,如泉莊村的辛華娜在網上銷售馬鈴薯,七級東南村的史祖艷在網上銷售童裝,黃戈莊村的姜波在網上銷售農產品。”[編輯:光影]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