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在青島膠州市召開因地制宜推進小城鎮建設現場會,總結推廣山東膠州小城鎮建設經驗做法,交流各地在小城鎮建設方面的工作成效,部署推進宜居宜業美麗小城鎮建設相關工作。去年,青島14個試點鎮主導產業營業收入達到1548億元,小鎮冠軍產業成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鮮活注腳。從膠州市李哥莊鎮的“中國制帽之鄉”,到城陽區棘洪灘的“軌道交通高地”,這些扎根鄉土的特色產業,為青島書寫鎮域經濟的突圍答卷。
精準定位 破解千鎮一面
避免同質化競爭,是青島小鎮產業崛起的前提。在國內小城鎮發展普遍面臨跟風布局、缺失特色困境時,青島跳出“千鎮一面”的同質化陷阱,因地制宜開展衛星鎮、縣域次中心鎮、特色專業鎮培育試點,讓每個小鎮都能錨定自身比較優勢精準發力。
膠州市李哥莊鎮曾以傳統制帽產業為核心,依托臨空經濟與上合示范區區位紅利,將傳統制帽、假發產業升級為“新三美”產業集群,推動產品向自主品牌轉型,如今全鎮1100余家上下游企業構建起完整產業鏈,高端假發全球市場占有率超40%,棒球帽產量占據全球三分之一。城陽區棘洪灘街道則聚焦軌道交通細分領域,集聚了四方股份、四方車輛、等龍頭企業,深耕研發、生產、檢修全鏈條,生產的高速動車組占全國在營高速動車組的55%,實現高速動車組產量占全國半壁江山的行業地位。
這種一鎮一策的精準畫像,讓小鎮產業從跟風布局轉向優勢突圍,為后續發展筑牢特色根基。
創新賦能 筑牢小鎮產業韌性
鎮域產業的突圍,絕非單一企業的孤立發展,而是產業鏈條的系統性重塑。青島小鎮跳出零散布局、低端配套的傳統困境,通過龍頭企業串聯資源,用技術創新突破壁壘,讓小鎮既能不斷持續向外拓展,又能在市場波動中站穩腳跟。
平度南村鎮依托海信空調打造家電產業鏈,配套企業增至60余家,現已形成電子、物流等上下游產業鏈較為完善的規模超200億的智能家電產業鏈,是國內知名的白色家電生產基地。西海岸新區泊里鎮聚焦氫能新興產業,重點發展燃料電池系統、“制-儲-加”氫裝備、氫能關鍵材料等細分產業,總投資4億元打造的氫能大廈已投入使用,為園區創新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創新驅動的發展路徑,激活了鎮域產業的內生動力,更構建起差異化競爭優勢,為全國小城鎮突破發展瓶頸、打造高質量產業生態提供了可復制的實踐樣本。
民生為本 激活鎮域活力
在鎮域經濟發展中,產業是基礎,民生是凝聚活力的重要元素。青島在培育小鎮冠軍進程中,推動產業發展成果精準反哺居民生活,構建起以產興鎮、以鎮促產的良性循環,為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交通互聯互通打破空間壁壘,讓小鎮與城市資源高效銜接。西海岸新區泊里鎮通過地鐵6號線接入青島中心城區一小時生活圈,昔日偏遠的鄉鎮集市與城市資源高效聯動,留住了百年泊里大集的鄉土韻味,又為周邊居民提供了豐富的就業崗位和消費場景。公共服務升級解決了產業工人的后顧之憂,城陽區棘洪灘街道圍繞軌道交通裝備產業提供約5萬人的就業崗位,同步推進民大附中學校、北大人民醫院、動投芯領人才公寓等生活配套設施建設。靈活的就業模式更讓民生福祉直達基層,膠州市李哥莊鎮推行家庭作坊式生產,帶動當地居民實現家門口就業,有效激活鄉村勞動力資源。
未來,青島的小鎮產業必將在城鄉融合的浪潮中,釋放更強勁的增長勢能。這些扎根鄉土的特色產業,將為全國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提供更鮮活的范本。
信網評論員 王熠冉
[來源:信網 編輯:王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