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10月17日訊 10月16日,信新相映“銘醫堂”邀請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脊柱外科和運動醫學科專家走進嶗山區中韓街道新卓路社區開展義診活動,旨在將優質醫療資源送到居民家門口,打破居民特別是老年居民的看病壁壘。
在義診現場,社區工作人員有序引導居民進入不同房間面診,儼然正規醫院叫號看病。“我們為兩位專家準備了不同房間,居民來了先由社區工作人員簡單詢問病情,為大家分診排隊,既能提高效率,也保護了患者隱私。”新卓路社區黨委書記王旭東介紹說。
據了解,中韓街道新卓路社區成立于2024年末,轄區內有桃源居和恩馬書院兩個小區。被問到策劃本次活動的原因,王旭東說:“我們社區離市中心比較遠,因為剛剛成立,周邊配套不完善,醫療資源只有幾家診所。我們社區有1258戶居民,常住人口3000人左右,其中30%是60歲以上的老人。在走訪居民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居民對義診活動的需求非常旺盛,所以這次特意邀請了青醫附院的專家來到社區。”
68歲的劉阿姨年輕時摔傷過脊椎,目前脊椎嚴重變形,不久前又摔了一跤,傷處隱隱作痛,但孩子在重慶工作,短時間內無法返青,劉阿姨每次想到自己去醫院就打怵,便一直拖著。恰好劉阿姨的孩子在社區群里看到今天的義診通知,催促著母親趕緊前來就診。接診劉阿姨的是青醫附院脊柱外科主任醫師相宏飛,據他介紹,劉阿姨這種情況與年輕時摔傷有關,也與骨質疏松有關。“女性絕經后骨量迅速流失,如果不注意預防,很可能發展成骨質疏松。骨質疏松在普通人的認知中不像高血壓、糖尿病那樣嚴重,但一旦發展到一定程度,疊加其他的傷病會引起嚴重后果。比如剛才那位阿姨,隨著年齡增大骨量慢慢流失,可以理解為骨頭中間逐漸空了,脊椎長久承受壓力,不堪重負就會被壓扁、變形。許多脊椎變形的患者都是這種情況,我們出來義診,也是希望給大家科普一些知識,許多病癥如果早預防、早干預,就不會發展到不可挽回。”
提起頸椎病年輕化,相主任建議平時多做后仰聯系,久坐后將頭頸自然后仰,能夠有效緩解頸肩疲勞,預防頸椎生理曲度變形。
另一邊,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王彬的診室門外也排起長隊。“運動醫學科聽起來好像是運動員的專屬科室,但其實跟普通人生活息息相關。我們科室最常見的是活動受限的患者,比如胳膊抬不起來了、肩膀疼,可能是受過傷,或者在工作生活中產生的勞損,時間久了產生肩峰增生、骨質增生。肩袖可以理解成一根筋,增生多了不停撞擊它,就像鈍刀子割肉,逐漸變成肩袖損傷。還有許多年輕人受傷后出現半月板損傷,都在我們科的治療范圍內。”王醫生剛剛為王阿姨面診完,王阿姨最近右膝關節處出現一個腫塊,不疼不癢,雖有逐漸變大的趨勢,但不影響行走坐臥。王阿姨覺得這么小的問題不值得興師動眾去醫院檢查,又擔心跟膝關節有關,今天王醫生的到來算給阿姨解了惑。王醫生表示,王阿姨的脛骨前側皮下腫物跟膝關節沒關系,經過他的檢查,應該不是什么大問題,但保險起見依然建議王阿姨去醫院做一個彩超看看。有了醫生的初步診斷,王阿姨忐忑許久的心放了下來,同時也決定聽醫生的話,去做彩超檢查。
信新相映“銘醫堂”創立以來,積極鏈接島城優質醫療資源,將“名醫”送入尋常百姓家,免去預約掛號、排隊看病等一系列環節,在居民熟悉的社區環境中,放松舒適地解決小問題。這一創新舉措,讓健康關懷的觸角深入到每一個角落。也成為了社區與醫療機構之間溝通的橋梁,促進了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唐婷)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