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信號新聞10月15日訊 明明只在水滴籌給別人捐過款,怎么到頭來給自己買了份保險,還連續(xù)交了7個月的保費。毛女士告訴信號新聞(0532-80889431),她在查詢自己的銀行卡賬單時,發(fā)現莫名其妙產生了7個月保費,“我聯系了賬單上提到的水滴保客服,才知道可能是跟我之前在水滴籌上給別人捐款有關系。”
10月7日,毛女士打開手機銀行想查詢卡內余額,卻在賬單里發(fā)現了一份完全不知情的花費:水滴保自動扣費,而且這筆扣費已經持續(xù)了7個月,“這張銀行卡我沒有開通短信提示,所以完全不知道有這筆扣費。”
仔細翻看交易記錄,毛女士理清了扣費脈絡:今年4月6日,第一筆扣費悄然發(fā)生,賬單信息顯示有“水滴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字樣,保險費只有1元。但從5月開始,扣費金額變?yōu)槊吭?1.02元,直到10月7日當天,最新一筆51.02元扣費再次產生。
帶著疑問,毛女士聯系到了水滴保的客服,幾番溝通下來毛女士才知道水滴保跟水滴籌“是一家”。“我確實用過水滴籌,之前我在朋友圈里看到過別人籌錢看病,我捐過款,可沒投過保險啊!”毛女士隱約記得某次捐款后,頁面曾彈出過新的窗口,但她不記得自己有填寫過什么個人信息,“我跟客服溝通半天,對方也只同意退還最后一次扣的保費,之前6次的都不退。”
企查查顯示,水滴籌所屬企業(yè)為北京水滴互保科技有限公司,與水滴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同屬“水滴互助”集團。水滴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屬于保險經紀公司,顯示與全國超過60家知名保險公司合作,涉及醫(yī)療、重疾、意外、壽險、年金等人身健康險多類險種。
信號新聞在采訪中發(fā)現,有類似遭遇的遠不止毛女士一人,不少網友在社交平臺反映自己的經歷。“家里長輩在水滴籌捐款,突然彈出新的頁面讓完善信息,結果莫名其妙就買了份保險,找客服退款,只給退未保障天數的費用。”還有網友表示“看到朋友圈的好友家人生病,想著捐點做好事,可捐完后水滴籌直接跳出來界面,說我其他好友都填了綁定信息,當時也沒多想,后來才知道是給自己買了保險。”更有網友無奈表示,捐款后彈出了免費保障的頁面,實則是誘導填寫信息買保險,自己察覺到不對沒填信息就退出了,可沒想到,后續(xù)不斷收到水滴保的短信和電話,讓人不堪其擾。
信號新聞實測發(fā)現,在水滴籌捐款之后,跳轉到“幫助成功”頁面,頁面下方則帶有“您的自身保障還未完善”“生病最高賠付600萬”等字樣,點擊“立即確認”后,頁面從水滴籌跳轉到了水滴保險經紀,此時再點返回,則彈出一個“最高賠600萬”的紅包頁面,點開之后,再次進入了水滴保險經紀頁面,自動填寫好了信號新聞的姓名、身份證號、保障期限和保費等信息。
退出上述頁面不到十分鐘,信號新聞突然接到了自稱水滴保的人工推廣座機電話,此號碼已被11人標記過廣告推銷。無論捐款還是進入保險頁面,信號新聞從未主動填寫手機號。
信號新聞注意到,捐款在付款之前需要個人微信授權,在水滴籌頁面下方的《隱私政策》中提到,“當您注冊、登錄成為水滴用戶時,我們可能會收集您的手機號碼以創(chuàng)建水滴賬號;當您選擇授權使用第三方賬號(如微信)登錄時,我們會通過第三方獲取您授權共享的第三方賬號信息(包括微信昵稱、微信頭像)并可能收集您的手機號碼進行賬號綁定”。
一句“明明是做了善事,到頭來卻被水滴籌和水滴保聯合背刺擺了一道”,道出了大家共同的心聲,也將“捐款變投保”的爭議擺在眾人眼前。
信號新聞聯系到水滴保,當問及水滴籌捐款后會跳轉水滴保信息填寫頁面這一現象時,客服表示跳轉后的頁面屬于廣告,如果用戶有投保需求可以根據提示進行填寫完善個人信息,如果沒有相關需求建議甄別頁面內容。對于毛女士名下保單的具體產生原因、承保保險公司等詳細內容,客服表示:“需要提供投保人的身份證號等個人信息進行查詢,才能了解保單詳細情況,目前無法提供相關信息。”
隨即信號新聞聯系了水滴籌客服,對方明確表示只負責籌款問題。針對“跳轉保險頁面是否會自動扣費”的疑問,客服回復“正常情況下,只是跳轉頁面但沒有點擊同意扣款等關鍵操作,一般不會產生扣費。”同時,關于“捐款后強制跳轉保險頁面的問題”,客服表示需要進一步核實情況,截至發(fā)稿,信號新聞未收到相關回復。
青島市網絡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AI調解員評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要求經營者需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實守信的原則,若水滴保在扣取保險費的過程中未能充分尊重消費者的意愿,也沒有采取適當措施確保消費者的知情權,毛女士有權向水滴保要求全額退款并賠償損失。(戴潔)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