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信號新聞10月11日訊 10月4日,浙江的馬女士和丈夫在桂林使用高德地圖步行導航去吃米粉,高德將圍墻外的米粉店錯誤標定在小區(qū)內部,給出了一條穿越小區(qū)的“最佳路線”。馬女士跟著導航走到小區(qū)盡頭的一堵圍墻前,發(fā)現(xiàn)此路不通后摸黑尋路,不慎一腳踏空墜入一處池塘,多虧丈夫及時出手搭救,這才沒有大礙。不過馬女士不僅丟了眼鏡、嗆了污水,衣服鞋子也因受污嚴重“報廢”,損失不小。馬女士既擔心污水影響健康,也留下了心理陰影,“現(xiàn)在用高德導航就緊張,走夜路總怕再出事。”高德地圖方面在得知此事后表示,愿意補償馬女士30元打車券。
被高德地圖誤導一腳踩空墜入水中
10月4日晚11點左右,馬女士和丈夫乘飛機落地桂林兩江國際機場,乘坐機場大巴來到市區(qū)的下車點。馬女士計劃步行前往預定的康鉑酒店(桂林臨桂店),并想在途中順道去吃份米粉填飽肚子。于是她就用高德地圖搜索酒店,并將同順米粉(碧園·印象桂林)店設置為途經點,導航顯示最佳路線是讓其穿過碧園·印象桂林小區(qū)到達米粉店。
馬女士說,碧園·印象桂林屬于半封閉式社區(qū),雖有道閘卻無人員管控,路人可隨意進入,令她沒想到的是,高德地圖將該小區(qū)院墻外的“同順米粉(碧園·印象桂林)店”錯誤定位在小區(qū)內,指引她從小區(qū)內部朝米粉店的方向行走。
“當時想著導航專業(yè),就沒多猶豫,可越走越不對勁。”據(jù)她回憶,高德提供的這條導航路線光線昏暗,小區(qū)內只有主干道上有些燈光。“走到小區(qū)盡頭看到圍墻,高德還顯示‘繼續(xù)直走’,我覺得不對,就找了路人問路,這才知道米粉店在小區(qū)外面,導航指錯了路。”就在她摸黑想尋找出口時,誤將一處池塘當作草地,一腳踩空墜入水中。
“那池塘里全是垃圾和淤泥,水體發(fā)黑發(fā)臭。”馬女士說,池塘水深雖沒有沒過頭頂,但底部有大量淤泥,同行的丈夫情急之下跳入水中救援,手部也被尖銳物劃傷,她自己也不慎嗆了污水。上岸后,馬女士的衣服、鞋子被污水浸透,基本“報廢”;眼鏡掉進池塘丟失,蘋果耳機配件也在救援時損壞,預估財物損失在千元以上。
高德提出補償30元打車券
事后,馬女士既擔心污水影響健康,更留下了心理陰影,“現(xiàn)在用高德導航就緊張,走夜路總怕再出事。”她多次嘗試撥打高德地圖官方電話反饋,卻始終無法接通。直到在社交平臺上發(fā)布事件的經歷后,才有高德技術人員主動聯(lián)系她,核實導航路線細節(jié),隨后就沒了動靜。
讓她無奈的是,此前主動聯(lián)系她的高德技術人員及平臺客服的電話,均無法回撥,每次回撥過去,接通的都是機器人語音,無法轉接人工,因此她只能被動等待高德再次主動聯(lián)系,全程沒有溝通的主動權。
直到10月9日下午,高德才再次聯(lián)系馬女士,可給出的處理方案令她不滿:“他們打電話說補償30元打車券,我當場就說不滿意,誰在乎這30元?關鍵是定位錯了、路線有危險,這不是應付事嗎?”面對她的質疑,高德工作人員回復稱“若不滿意則保留該方案”,未再進一步協(xié)商。
針對“同順米粉(碧園·印象桂林)店”定位問題,信號新聞也聯(lián)系了該米粉店。工作人員表示,已獲悉店鋪在高德地圖上存在定位不準確的情況,目前店鋪經營者已計劃通過高德地圖的商戶反饋渠道,將定位錯誤問題正式上報,希望平臺盡快修正。
高德地圖回復將持續(xù)溝通
馬女士明確表示,自己的核心訴求并非索要高額賠償,而是希望糾正定位錯誤:“米粉店明明在小區(qū)圍墻外,卻標在小區(qū)里,還指引用戶翻越小區(qū)圍墻直行,這不是很危險嗎?”事后,馬女士又使用了其他手機地圖App搜索該米粉店及推薦路徑,這些App均能準確標注出店鋪位置,并規(guī)劃沿著小區(qū)外部道路行進的正確線路。
信號新聞通過社交平臺查詢獲悉,除馬女士外,國慶期間有大量高德地圖用戶遭遇地圖導航不準確的問題。山西車主白女士表示,她駕車過程中,使用車載高德地圖App直接將她導航進運城一景區(qū)步行街內。廣東省的張先生表示,他駕車行駛在莞深高速時,高德地圖手機App先是提示他駛離高速。然而,在他按提示下高速并繼續(xù)行駛幾公里后,App又發(fā)出新的提醒,告知他應從剛才駛出的那個高速路口重新駛入高速。這種在同一高速口 “先下后上” 的矛盾操作,讓張先生感到困惑不解,而高德平臺對于這一異常導航情況,始終未能給出合理解釋。
為落實情況,信號新聞就相關問題多次嘗試通過高德地圖官方客服渠道聯(lián)系平臺,技術人員稱會將問題反映給相關部門,相關部門會進行答復。10月10日下午,平臺工作人員答復稱,將會就該問題進一步和馬女士進行協(xié)商。
山東誠功律師事務所劉國建律師表示,導航平臺對路線的準確性、安全性負有審核義務,若因定位錯誤、路線指引不當導致用戶人身或財產損害,用戶有權主張合理賠償,且平臺應提供暢通的溝通渠道,而非以“機械回復”和小額優(yōu)惠券敷衍了事。目前,馬女士已準備向消費者協(xié)會及相關監(jiān)管部門投訴,維護自身權益。信號新聞將持續(xù)關注事件進展。(谷正原)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