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網信辦印發通知,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為期3個月的“清朗·整治AI技術濫用”專項行動,第一階段的整治包括重點領域安全風險,提到“誘導投資”等問題正擾亂金融市場秩序。非法金融已步入“智能犯罪”時代,悄無聲息地覬覦著我們的財富。近年來,青島市在防范非法金融活動方面構建了多層次、全鏈條的治理體系,結合宣傳教育、技術防控、制度創新和協同治理,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風險防控模式。金融安全沒有休止符,必須擰緊防非“安全閥”。
攻防升級 以AI之道還治AI之身
非法金融利用AI技術升級犯罪手段。不法分子通過“AI換臉”偽造視頻通話,假裝成親友向受害者求助;打著元宇宙區塊鏈旗號,誘騙公眾投資,或編織包裝名目眾多的高科技投資項目,公開虛假宣傳高額收益;以“農業+科技”為噱頭,打著“云養牛”“云種植”等發展農業產業的幌子,將正常的農產品種養、銷售包裝為投資融資活動,更是讓人瞠目結舌。
面對技術加持的金融亂象,“以AI之道還治AI之身”也正讓灰色地帶無處遁形。“AI監管員”得到廣泛應用,金融數據追蹤系統使非法資金流動“雁過留痕”。“殺豬盤”“刷單返利”等詐騙模式,可精準識別并有效攔截;傳播“國資背景”“保本高息”等違禁詞匯時,可自動觸發預警;銀聯的智能風控系統通過交易實時風險評分、反洗錢識別、人機智能驗證平臺等多維度風險識別及驗證場景,有效降低用戶交易風險。
人人皆防線 風險防控與高質量發展雙軌并行
防范非法金融不能僅靠“單打獨斗”。青島2025金融監管工作重點中提到,督促機構加大對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合規風險等的防控力度。此外,青島還建立了非法集資風險臺賬全周期管理工作機制,確保對非法集資風險排查到位、管控到位、處置到位。今年年初,有快遞員發現物流單據中隱藏的非法集資廣告,上報并報警,成功截獲超過17000張詐騙卡片。嚴厲打擊非法集資,除了需要各級部門做到對風險早預警、早處置,同樣需要市民群眾生活中主動作為,人人參與才更能做到早暴露、早識別。
更深遠的變化也發生在社會各界的認知層面。青島深化警銀、警校等協作機制,設立防非工作站、組建宣講團隊,將金融、通信業務窗口轉化為反詐前哨,確保防非知識直達基層。中小學生金融素養課新增“反詐劇本殺”教學模塊、短視頻平臺“金融防騙挑戰賽”話題播放量突破10億次……只有每個普通人都成為金融安全的守護者,非法金融的生存空間才會日益逼仄。
從個體創傷到系統危機 非法金融活動的危害不容小覷
在騙子眼中,老年人獲取信息渠道有限、防范意識薄弱,尤其是AI時代,設置騙局變得更加簡單且低成本。如偽造的虛擬貨幣投資、冒充專家進行高收益投資推薦以及虛假養老項目等,聲稱的“高額回報”,往往使老人難以拒絕,結果卻是耗盡養老錢。
非法金融活動嚴重破壞金融秩序。一些不法分子通過設立空殼公司、虛構投資項目等方式,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嚴重干擾國家貨幣政策執行和金融調控效果。許多受害者將畢生積蓄投入所謂的“高收益”項目,最終血本無歸。更嚴重的是,一些非法金融活動與洗錢、詐騙等犯罪行為交織,給社會帶來不確定的危害。非法金融的危害早已超越單純的經濟范疇,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甚至國家安全的重要變量。
當非法集資平臺崩盤引發群體性事件,當虛擬貨幣傳銷吞噬養老積蓄,當跨境洗錢成為腐敗資金外逃通道……非法金融活動成為可能觸發系統性風險的“社會毒瘤”。用制度利劍斬斷非法金融的寄生鏈條,用科技不斷賦能“數字免疫系統”,用堅定的防范意識筑牢思想防線,我們守護的不僅是賬戶里的數字,更是市場經濟的基本秩序、人民群眾的安全感獲得感,以及國家經濟巨輪行穩致遠的未來航道。
信網評論員 秦璐
[來源:信網 編輯:王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