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企業到個人,山東13條措施加力穩就業
9月23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政策例行吹風會,解讀我省近日出臺的《關于加力穩就業的若干措施》。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副廳長衣軍強介紹,今年1-8月,全省實現城鎮新增就業91.2萬人,超時序進度16.3個百分點,就業形勢持續保持穩定,但仍面臨就業總量和結構壓力。新出臺的《關于加力穩就業的若干措施》提出13條具體政策措施,從援企助企穩就業崗位、就業幫扶穩重點群體、技能培訓穩人崗匹配、優化服務穩就業市場四個方面,加大政策供給力度。
在援企助企方面,山東省推出“四項政策”支持企業穩定就業崗位。其中,實行重點行業社會保險個人繳費補貼政策,對在重點制造業、急需生活服務業的中小微企業就業的重點群體,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給予個人繳費額25%的補貼。同時提高外貿企業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比例,對符合條件的大型企業返還比例從30%提到50%,中小微企業返還比例由60%提到90%。1-8月,已向企業發放穩崗返還資金15.3億元。此外,加大穩崗擴崗專項貸款支持力度,將符合貸款條件的單戶企業最高授信額度提高至5000萬元,并擴大家政服務業意外傷害保險補貼對象范圍,將補貼對象的年齡上限提高至63周歲。
哪些人群是就業幫扶的重點對象?衣軍強表示,我省主要突出“四類人群”:一是對失業人員,健全失業人員常住地失業登記服務制度,保障失業人員及時享受常住地就業扶持政策和就業創業服務,1-8月全省失業人員再就業40.6萬人,同比增長3.9%;二是對高校畢業生等青年,開展“魯惠樂業”青年就業促進行動,提供學業優惠、住宿優惠、生活優惠等服務保障措施;三是對創業人員,加大創業擔保貸款支持,鼓勵經辦銀行對符合條件的貸款申請人給予續貸支持;四是對城鄉低收入人口和就業困難群體,在政府投資的重點工程和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推廣以工代賑方式,帶動更多務工群眾就業增收。
在技能培訓穩人崗匹配方面,山東省提高職業培訓補貼標準,對就業技能培訓后6個月內實現就業的進一步提高補貼標準。同時普遍開展職工在崗培訓,并支持就讀技工院校,面向有提升技能意愿的失業人員開設招生“綠色通道”。
如何做到優化服務穩就業市場?我省聚合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與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兩大力量,持續挖潛擴容就業增量崗位。通過開展網絡招聘、直播帶崗等線上招聘活動和小型化、專場化線下招聘活動,向調查失業率較高的城市和畢業生去向落實率偏低的高校加大崗位定向投放力度。今年以來,全省深入實施“穩崗助企”專項行動,為11.4萬家企業解決用工61.3萬人次。
省財政廳二級巡視員王魯剛表示,本次出臺的13條措施中涉及財政補貼的有7條,是一套針對性強、含金量高的政策“組合拳”。今年以來,已安排就業相關資金59.88億元,下一步將聚焦援企助企、重點群體和技能賦能三個方面精準發力,確保政策早落地、早見效。
針對高校畢業生,共青團山東省委副書記盛夏介紹,我省通過“青年優驛”“青年優徠”“青年優購”三個項目,為青年提供過渡住房、租房和購房支持。目前全省已建成“優徠青年社區”125處,提供房源2.5萬套,累計服務青年4.7萬人;“青年優驛”項目已達391處,提供床位7412張;各級出臺購房政策101條,釋放紅利近30億元。
記者 劉宸 報道
[來源:大眾日報 編輯:王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