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今年東營市大閘蟹產量預計達7500噸,產值突破11億元
9月9日,東營市政府新聞辦召開2025黃河口大閘蟹開捕儀式暨黃河口特色農產品推介會新聞發布會,邀請東營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黃學東,墾利區委副書記董圓圓,東營市黃河口大閘蟹協會會長王新軍,東營市恒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建輝,介紹2025黃河口大閘蟹開捕儀式暨黃河口特色農產品推介會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黃學東介紹,近年來,東營市緊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機遇,依托沿黃、沿海和鹽堿地資源,全力推動黃河口大閘蟹產業高質量發展。目前全市大閘蟹精養面積達7萬畝,預計2025年產量將達7500噸、產值突破11億元。墾利區作為產業核心區,在技術創新、生態養殖和優質蟹供應方面發揮著示范引領作用。
政策扶持方面,東營市注重協同作戰,形成綜合效應。市區兩級相繼出臺了《關于加快黃河口大閘蟹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每年投入200萬元財政資金,用于良種選育、科研創新等方面的扶持獎勵,完成大閘蟹F3代基因組育種芯片認定。創新金融支持模式,今年以來,銀行機構授信4800萬元,發放貸款4800萬元。建立保險保障機制,提供氣象指數保險和地理標志保險,今年投保面積2.97萬畝,保額2970萬元,為產業健康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品質提升方面,東營市注重綠色生態,擴量提質增效。實施全國漁業綠色循環發展試點項目,完成3萬畝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和尾水治理項目,節水率達到50%。推廣生態養殖模式,實行公母分養模式,比南方提前15—20天上市,今年6月黃出塘量超50噸。通過“五統一”服務標準,實現平均規格3.5兩,3兩以上規格占比達90%,平均畝產260斤,精養畝均產值超1.5萬元,品質與效益同步提升。
品牌建設方面,東營市錨定高端市場,突出優勢特色。通過開捕儀式、央媒直播和多地推介,品牌影響力顯著提升。黃河口大閘蟹四次蟬聯“中國十大名蟹”,品牌價值31.93億元,入選首批《中國農耕農品記憶索引名錄》。全市有4家企業通過BAP(最佳水產養殖規范,全國僅6家)認證,3家企業通過了NSF(無抗生素產品)認證,成功打開澳門市場,今年將出口新加坡等東南亞地區。黃河口大閘蟹已成為全省乃至全國鹽堿地農產品的超級單品和品牌頂流。(大眾新聞記者 李小凡)
[來源:大眾新聞 編輯:王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