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魯Q”可直達東南亞腹地
8月11日,在山東臨滿歐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臨滿歐”)副總經理趙尊成的書架上,一份記錄著《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GMS)便利貨物及跨境運輸協定》的厚厚教學文稿格外醒目。“GMS我研究了不少,人家都說可以出書了。”趙尊成笑著打趣道。這句玩笑背后,正是臨滿歐深耕國際物流、拓展跨境通道的生動實踐。
今年5月,臨滿歐成功取得GMS跨境運輸許可資質。這意味著懸掛“魯Q”牌照的臨沂貨車,能直達越南、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國家腹地。作為省內屈指可數擁有此資質的企業,臨滿歐計劃8月底赴廣西、云南口岸進行實地考察。“駕駛員簽證、車輛與貨物資質、出入境手續等細節,都需要摸清。考察結束,我們就會根據情況陸續啟動發車。”臨滿歐總經理咸友濤介紹。GMS資質的獲得,為臨沂國際物流大通道這條“扁擔”延伸了新方向。
這條“扁擔”不僅延伸了新方向,在“變多”的同時也在“變粗”。“過去貨物需要多次換裝,耗時耗力還易損。將來,結合GMS和TIR,一輛車就能把東南亞的貨經中國直送中亞,效率翻天覆地。”咸友濤口中的TIR全稱為國際公路運輸,獲得TIR資質的企業僅憑一張單據就可在同樣實施TIR公約的70多個國家間暢行,實現運輸全程不倒裝、不卸貨,“門到門”便捷直達。自2023年4月申請該資質以來,臨滿歐已擁有50多臺TIR車輛,年運量達3000萬噸。咸友濤表示,為匹配新增線路的運力需求,臨滿歐新訂購的10臺運輸車將于本月底交付。
運力增強,讓臨滿歐有了主動出擊的勇氣。咸友濤坦言,今年已有200多家國際物流企業車輛經滿洲里赴俄羅斯,運價從高峰時的16萬-18萬元降至10萬元左右,市場競爭激烈。這種情況下,臨滿歐積極應變,他們在廣州等地與電商簽訂合同,創新采用“拼箱”策略:集裝箱內不再是單一品類,而是融合了家電、小商品等多種家庭必需品。“電商最重時效。現在我們從廣東拿貨,發往俄羅斯,一萬多公里8天可達。”咸友濤說。
當下,臨滿歐正嘗試“翻轉”傳統路徑,尋求新發展。臨滿歐計劃與北京天府盛有限公司合作,將原本需南下廣州、義烏裝運的貨物“拉回”臨沂集結。“過去,我們的車從臨沂空跑南下裝貨,再北上赴俄。現在直接在臨沂建倉、裝貨、發車。”咸友濤解釋,這不僅減少了空駛里程、降低了運輸成本、提升了整體效率,更能為臨沂本地及周邊商戶提供便捷的“一件發”國際物流服務。新模式運行后,預計單車上臨沂本地貨物的占比將從20%躍升至50%。
臨滿歐的實踐,正是臨沂商城加速“出海”、國際物流通道“變粗、變多” 的精彩縮影。
見習記者 王 楠
本報通訊員 高 靜
[來源:大眾日報 編輯:王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