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個“紅本本”見證的改革路
2015年3月,山東首張不動產登記證從青島發出。以此為起點,山東逐步建立起從城市房屋到農村宅基地,從不動產到自然資源,覆蓋所有國土空間、涵蓋所有不動產物權的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
小小一本證,事關千萬家。10年來,一個“紅本本”見證了山東不動產登記領域的改革之路。
從“多地、多門、多次”到“不用跑”
“從事抵押業務30多年,我一直盼著不出辦公室就能辦理不動產抵押登記業務。”譚鳴是中國銀行棗莊山亭支行的業務員,他清楚記得,剛接觸抵押登記的時候,房產和土地分屬于不同的登記機構,“時間都花在了帶當事人來回跑的路上,一件業務得辦好幾天。”
2016年,房產抵押登記和土地抵押登記全部歸屬不動產登記中心,但辦理抵押還是需要銀行員工和借款人一起帶著資料到不動產登記中心排隊辦理,客戶麻煩,銀行也麻煩。
如今,譚鳴的愿望終于成為現實。近幾年,棗莊不動產登記“網上一窗”延伸到銀行網點,在銀行就可以辦理抵押登記業務了,并且從提交十幾份紙質材料,精簡到“一表”辦理。“比較下來,原來幾天才能辦成的抵押登記,壓縮到了現在的十幾分鐘‘全程網辦’,真的太方便了。”譚鳴說。
抵押登記業務的變遷,體現了我省不動產登記從分散到統一、從“能辦”到“智辦”的深刻轉變。如今,辦“房本”不必拿著一摞摞證件和材料來回跑,點點手機就能預約受理;不動產登記大廳窗口從線下搬到了線上,行動不便、人在外地的市民,通過與線上工作人員視頻連線即可辦證……隨著“一網通辦”平臺的上線和迭代提升,84類登記類型實現網上辦,企業、群眾可隨時隨地網上查詢登記信息、獲取不動產權電子證照。截至目前,全省累計生成不動產電子證照3900萬份,提供查詢服務2200萬次。
常規業務優化升級的同時,山東打通區域和部門壁壘。不動產登記網上繳納稅費“不用跑”,經繼承、贈與、轉讓公證的不動產登記“不用跑”,水電氣熱過戶協同辦理“不用跑”……越來越多的業務辦理模式從“多地、多門、多次”向“一窗、一網、一次”甚至“不見面”轉變。
打通140萬戶群眾辦證渠道
“新房鑰匙一到手,我們接著就領房本了。”近日,在濟南東部一樓盤交房現場,業主劉女士告訴記者。
過去,交房許久卻拿不到房本的現象時有發生。據了解,不動產權證的辦理涉及規劃、建設、房產、稅務、銀行、公積金等多個環節,辦理不動產權證是這些環節的末端,前面任何環節出現問題,都會限制最終拿證,進而影響業主落戶、子女入學、房產交易等。
省自然資源廳確權登記處處長張春霞說,我省對新開發項目強化全生命周期管理,依托不動產登記電子監督系統有效實施建設項目風險管控,及時向權利人及相關部門預警并提醒其采取措施,實現新建項目在審批、建設、登記過程中無縫銜接,保障所有新建商品住房均可辦證。目前,全省3331個房地產項目實現“交房即辦證”,惠及群眾159萬戶。
在山東多地,越來越多長期困擾不動產登記的“硬骨頭”被啃下來。
為破解傳統司法拍賣周期長、程序繁、費用高、風險大、價值折損多等問題,濟南市在全國首創不動產處置“帶封過戶”模式,保障各方利益最大化;
對歷史遺留無權屬來源的宅基地,日照市采用“三級聯審”確定宅基地的合法來源,首次登記與轉移登記合并辦理,全力化解農村宅基地“繼承難”……
張春霞介紹,我省全面完成房屋產權確權頒證歷史遺留問題專項整治工作任務,建立土地房屋產權問題防范長效機制,為140萬戶群眾打通辦證渠道,依申請辦理個人不動產登記證87萬本,實現“應登盡登”“愿登盡登”。
為企紓困,讓不動產“動”起來
曾被不動產登記困住的不僅有群眾,還有企業。
“我們的廠區有5幢獨立廠房,如果按往常只辦一本不動產權證,后續需要融資,就要把廠區全部抵押,融資風險不小。現在廠房可以分幢、分層登記,分別抵押,滿足了我們的融資需求。”淄博營新工貿有限公司負責人說,作為主營玻璃纖維制造銷售的民營企業,融資抵押需求頻繁。廠房作為企業的重要資產,通過靈活分割進行抵押貸款,解決了企業“少貸多押”“二押難度大”等難題。
近年來,我省工業用地用房需求呈現多元化趨勢。“工業標準廠房分割及分割轉讓登記制度應需而生,是提高工業廠房利用率、盤活企業存量資產的有效手段。”省自然資源廳確權登記處副處長劉洋說,去年,山東印發指導意見,從適用范圍和條件、審查機制、登記流程等方面,規范工業標準廠房按幢、層等分割及分割轉讓登記措施。目前,全省累計辦理654筆標準廠房分割轉讓登記業務,助力企業破解抵押融資難題,也推動大量中小企業打破無力大規模拿地建廠的現實困境。
讓更多企業抵押的不動產“動”起來,“帶押過戶”這一新模式在山東率先落地,成為盤活存量資產的又一利器。
在德州市慶云縣,山東經云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與當地一家企業達成了土地使用權轉讓協議,然而這塊地存在1.1億元的抵押。“如果采用以往先解押再過戶的方式,我們短時間內不可能籌到這么多錢。另外,我們也擔心先把錢給對方企業進行解押存在風險。”山東經云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竇景巖說,他們最終選擇了“帶押過戶”,無需等待解押即辦理了過戶業務,節省了大量的資金和時間。目前,該廠區已順利承接新項目。
持續為企業減負紓困,青島、棗莊建立法拍不動產登記協作聯動機制,打造“案件快速辦結、稅費及時入庫、產權依法登記”的閉環辦理模式;煙臺創建用海“一件事”服務,為項目用海報批提供“一次告知、分類指導、三級聯動”服務保障,助力投資項目高效落地;濟寧探索工業用途不動產按份持證和按份額轉移、抵押登記,解決整體價值大的獨幢廠房融資額度低、“二押難度大”的問題……隨著改革紅利進一步釋放,企業的產權登記梗阻接連被打通。
如今,全省不動產登記服務已延伸到1136個鄉鎮,93%的登記業務3個工作日辦結,50%以上業務1個小時辦結,成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窗口。
本報記者 張文婷
本報通訊員 宋 輝
[來源:大眾日報 編輯:王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