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喜劇“烏托邦” 歡笑不落幕
單日游客量突破35萬人次,第二屆里院喜劇節收官 青島鍛造城市文化新IP
“閉幕從來不是結束,而是下次見的開始,里院這個喜劇‘烏托邦’會一直在這里等著大家。”9月28日,隨著黃曉明在水龍池子廣場拋出最后一個“爆梗”,引發現場觀眾滿堂喝彩與熱烈掌聲,為期10天的第二屆里院喜劇節圓滿收官。這個初秋,喜劇的魅力與百年里院的空間歷史感深度交融,為青島帶來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歡笑盛宴。本屆喜劇節以其前所未有的品類廣度、思想深度與持續賦能城市文化的熱度,勾勒出一幅喜劇藝術與歷史街區保護更新、城市文化建設共生共榮的生動圖景。
>>>延展廣度
全景矩陣讓每個人都快樂
漫步街頭巷尾、百年里院,笑聲如海潮般涌來,歡動氣氛隨時點燃……第二屆里院喜劇節期間的老城區,不再只是一處地理坐標,它本身已化身為一個巨大的、行走式的“喜劇盲盒”。而四大單元共同構建的全景矩陣,讓今年的喜劇節堪稱品類最全的喜劇節,讓每一個走進這里的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份快樂。
在特邀演出單元,國民級廠牌的號召力不同凡響。德云社的年輕演員一上臺,臺下便響起會心的喝彩;單立人喜劇的演出現場,精妙的“內部梗”讓懂行的粉絲們爆發出默契的笑聲與掌聲。而蛤蜊喜劇、上客喜劇等本土廠牌的首次亮相,則帶來了更濃郁的“青島味道”,瞬間拉近了與家鄉觀眾的距離。開心麻花《烏龍山伯爵》和孟京輝戲劇工作室的《兩只狗的生活意見》等經典劇目在里院上演,徹底打破了藝術的“第四面墻”。
視線轉向嘉年華單元,這里上演著更為隨機的歡樂。“法國反轉世界劇團的泡泡木偶劇《小湯鍋》,真的太好看了。”網友turbo看完演出后大贊9.9元的單日暢游入場券太值了,并化身“推薦官”喊話其他網友:“來青島旅游,里院一定不要錯過。”類似的演出,10天來在10個點位累計上演了800余場。
特別活動與音樂派對兩大單元,則提供了另一種維度的沉浸體驗。在“喜劇工作坊”里,觀眾不再是旁觀者,他們與演員面對面互動。而當音樂派對的節奏響起,古老的里院又切換成時尚的Live現場。年輕人隨著音樂搖擺,笑聲與音符交織,在歷史空間里碰撞出極具現代感的活力。
>>>挖掘深度
“里院共話”引發思想碰撞
在多元演出形式點燃密集的歡聲笑語之外,本屆里院喜劇節還在三場“里院共話”中,開啟了對喜劇藝術本質與未來更深層次的思考,相關議題指向產業發展、生態打造等重要領域。
首場“里院共話”,黃渤、陳佩斯、倪萍、寧浩、賈冰等“笑看中國喜劇百年”。陳佩斯坦言,從默片到有聲,喜劇形式在變,“但永遠需要好的故事”。倪萍則動情回顧陳佩斯的小品對時代的深刻影響,說明“中國觀眾對喜劇的需求量很大”。寧浩分享了自己在影院“看哭了”的體驗,認為“喜劇最大的力量能穿透命運”。這場跨越代際的交流,勾勒出喜劇藝術綿延不息的生命力。而黃渤作為喜劇節的發起人,則點明今年節慶升級的目的在于,為相關產業發展構建更完善的喜劇生態。
第二場“里院共話”直擊“中國喜劇的名片與底蘊”,將方言這一喜劇的靈魂元素置于聚光燈下。王迅以四川話的疊字趣味開場,閻鶴祥從老舍故居暢談北京話與相聲創作的淵源,張弛、李川、青島市戲劇家協會主席遲濤則分別展示了東北、山西、青島方言的獨特魅力。嘉賓們深入探討了方言在塑造角色、傳遞鄉愁、承載地方文化中的核心作用,體現了喜劇節在推動文化多樣性、夯實喜劇創作根基方面的自覺擔當。
第三場“里院共話”聚焦“從圍觀到共創,屬于公眾的喜劇永不落幕”主題,將視角投向喜劇與公眾、產業的關系。黃曉明、王勉、呂嚴、高曉攀等嘉賓認為,里院喜劇節提供的不僅是一個演出平臺,更是一個寶貴的生態孵化器,激發了演員的創作潛能,打通了與觀眾直接對話的通道,這是產業健康發展的基石。
>>>持續熱度
活化歷史空間鍛造城市IP
2024年,首屆里院喜劇節舉行,曾創下單日34萬人次的客流紀錄,全網超6億的曝光量,讓其成為“現象級”節慶。今年,相關數據再次刷新——節慶前3天,中山路區域便接待游客近90萬人次,周日單日游客量更突破35萬人次。第二屆里院喜劇節已落幕,但接住潑天流量、持續全民熱度,是兩年來青島一直在持續深耕的課題。
喜劇節的流量,正有效轉化為推動老城復興的催化劑。它遵循著與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大唐不夜城等成功案例相似的邏輯,將文化資源創新性轉化為旅游吸引力。在喜劇節的推動下,黃渤創立的“黃逗菌”全國首店在黃島路開業,市南區正著力打造“青島十二里”影視文化街區……一項項舉措將節慶的短期流量,轉化為持續的消費力和城市品牌資產,最終讓老城區從一個“懷舊打卡地”,煥新為一個“可看、可玩、可參與”的文旅綜合體。
喜劇節的熱度,正蛻變為一個正在崛起的城市文化IP。它與烏鎮戲劇節的“策展人驅動”模式、成都喜劇周的“業務落地”模式形成對比,展現出“情感驅動”的“本土生長”特質。喜劇節以“走進院子即入劇場”的模式,打破了舞臺的“第四堵墻”,用最現代的歡笑,激活了最傳統的歷史空間。當娛樂產業、市民情感與城市歷史空間因這場節慶深度融合,其產生的能量遠不止10天歡笑。里院喜劇節正通過“老建筑+新演繹”的模式,賦予老城區全新的文化內涵,在歡笑中為青島鍛造出一個兼具歷史底蘊、年輕活力且難以復制的城市新IP。
青島晚報/觀海新聞/掌上青島記者 張琰 主辦方供圖
[來源:青島晚報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