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縣城企業與博士后的雙向奔赴
9月2日,一場別開生面的結題答辯會在青島征和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會議室展開,答辯的主角鐘曉康,是青島征和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與山東大學聯合培養的博士后。在完成答辯后,鐘曉康順利完成博士后出站,并選擇留在青島征和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繼續他的科研工作。
多措并舉助力博士后引進
2020年12月,鐘曉康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2023年7月正式進入青島征和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開展研究工作。“當時覺得青島的人才政策比較好,企業給的待遇很高。”回想起自己為什么選擇青島,這位來自安徽的小伙子話語簡單直接。但是人才的招引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無論是對于一座城市,還是對于一家企業。
“我們公司在平度,屬于青島比較偏遠的地方,本身對高學歷人才的吸引力有限,但是公司歷來重視人才,前期通過獵頭、校園招聘等多渠道尋訪,我們發現鐘曉康的學習經歷、專業背景以及工作經驗均與公司的博士后招聘需求高度契合。洽談過程中,我們在薪資待遇、家屬安置、導師團隊以及研發資源配置等方面給予了很高誠意,最終促成了鐘曉康的加入。”青島征和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劉丁告訴記者,“青島市的博士后資助政策也給企業減輕了很大的壓力,為我們外出招引人才加足了砝碼。”為了吸引集聚更多的博士后青年人才,青島市發布了《青島市促進博士后聚青創新創業實施細則》,對在站博士后每月給予7000元至13000元生活資助。自政策出臺以來,已經累計吸引超過3000名博士后來青,實現了博士后人才“引得來”。
創新成果“用得好”解難題
答辯環節,鐘曉康系統介紹了自己的博士后研究項目。通過研究,他創新性地提出了“失效機理解析—設計制造調控—場景適配應用”的工程化解決方案,從根本上解決了國產鋸鏈在極端情況下的早期失效問題,有效提升了鋸鏈的可靠性和耐用性。
記者了解到,為了更好地助力博士后開展項目研究工作,青島市專門對于博士后承擔的創新項目按照5—10萬元的標準給予資助,以促進博士后人才“用得好”。
青島征和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副主任謝愛軍介紹,公司聘請了多名頂尖大學的教授作為流動站合作導師,同時配備了公司自己的導師團隊,構建起“流動站+工作站+行業專家”的多元培養體系。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幫助企業留得住人才,引導更多優秀博士后人才向生產力一線集聚,青島市特別將出站后進入企業工作的博士后聚青資助標準由25萬元提高到40萬元,目前已有近70位出站博士后受益。
(青島早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健 通訊員 王吉潭 攝影報道)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陸云琦]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