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推動中醫藥事業在新區高質量發展,守護人民群眾健康福祉,近日,黃島區人大常委會組織專項執法檢查組,深入醫療機構、生產企業、種植基地一線,開展了一場全面深入的中醫藥領域執法檢查,以法治力量為千年國粹的傳承創新發展保駕護航。
一線“把脈”,精準聚焦關鍵環節
深入醫療機構“查診療”。在區中醫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等地,檢查組仔細翻閱病歷、處方,核查中醫診療服務規范執行、特色技術應用、中藥飲片質量管理及醫保政策落地情況,關切詢問患者就醫體驗,確保服務優質可及。
緊盯生產流通“溯源頭”:走進中藥飲片倉儲庫房,嚴格對照《藥品管理法》及GMP規范,檢查原料采購、質量控制、儲存運輸全鏈條管理,嚴把從“原料”到“成品”的質量安全關,守護群眾“舌尖上的藥香”。
探訪藥材基地“固根本”:實地考察艾草種植加工基地,詳細了解規范化種植、病蟲害綠色防控及農藥殘留管控情況,強調從“田間地頭”到“患者床頭”全程質量追溯的重要性,夯實產業發展的源頭根基。
匯智“開方”,共謀傳承發展良策
檢查組召開專題座談會,聽取區衛生健康局、市場監督管理局、醫療保障局、農業農村局等相關部門關于中醫藥法律法規貫徹實施情況的匯報,并廣泛邀請中醫藥專家、行業代表、醫療機構負責人暢所欲言,聚焦執法檢查中發現的核心議題展開深度交流。
“現在新區中醫藥在治未病中的主導作用還沒有充分發揮,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的協同作用也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基層醫療機構服務內容多為針灸理療類的同質化項目,老百姓未享受到鮮明的中醫特色診療服務。”丁寶國代表在座談會上就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方面點出了存在的問題。
“新區道地中藥材產業規模不夠大,知名中醫藥龍頭企業產業發展基礎也相對薄弱,好多民間流傳的行之有效的中醫藥處方技術也沒有得到系統的收集整理,我們要在中醫藥產業的傳承創新發展問題上加把勁。”趙宏代表說道,與會人員就這個問題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法治“護航”,推動中醫藥煥發新生
基于扎實深入的檢查和充分務實的研討,黃島區人大常委會形成了高質量的執法檢查報告,向區委、區政府提出具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著力推動中醫藥法律法規在新區落地見效、走深走實。
要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水平。推動基礎設施設備提檔升級,加強信息化建設,發展智慧共享中藥房,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加強綜合性醫院中醫臨床科室建設和中醫藥人員配備,建設一批中西醫協同的“旗艦”科室。優化中醫藥特色服務電子地圖,構建“15分鐘中醫藥服務圈”。探索“線上處方+線下配送”模式,打造區域性中醫藥健康品牌。
要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支持企業和醫療科研機構依法開展產品研究開發和臨床應用。加大對中醫藥老字號傳承發展的支持力度,加強對傳統制藥技藝的保護和繼承。全面收集整理臨床療效確切的民間中醫藥驗方,挖掘我區確有專長的民間中醫。
要打造中醫藥優秀人才隊伍。完善優化師承制度,通過跟師帶徒、脫產進修等形式,增加多層次的師承教育。加強高層次人才培養引進,積極培養本土專業技術人才,繼續實施西學中人才培養計劃,滿足中西醫結合人才供給。健全各級中醫骨干醫生定期到基層坐診帶教機制。
要加大中醫藥發展保障力度。建立健全中醫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合理確定中醫藥服務收費標準。探討將效果良好的中醫治療方法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加強中醫適宜技術的推廣。增加中醫優勢病種目錄,結合新區高發病遴選中醫優勢病種目錄。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守護好、發展好中醫藥事業,責任重大,使命光榮。黃島區人大常委會此次中醫藥執法檢查,是依法履行監督職責、服務中心大局、回應民生關切的務實之舉。在法治的堅實保障和各方共同努力下,黃島區中醫藥事業必將根深葉茂、生機勃發,為守護新區百姓健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獨特的“中醫智慧”和“健康力量”。
文/見習記者 戴潔
[來源:信網 編輯:趙曉珊]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