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護企“出海”:青島做法上榜全國十大案例
以中央法務區為支撐,充分整合涉外法律服務資源,為企業提供高效優質法治化營商環境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余博 通訊員 宋明鑫
9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在第三屆營商環境論壇上發布全國優化營商環境十大創新實踐案例,青島市《打造涉外法律服務新高地,護航企業破浪出海》案例成功入選,是“十大案例”中唯一一個涉外法律服務領域典型案例。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近年來,青島市聚焦聚力匯聚法治資源、暢通服務渠道、創新服務舉措、提升服務能力,努力打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以高水平法治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
豐富“法治供給”
當前,法治化營商環境早已不是單一維度的司法審判,而是涵蓋法治體系構建、治理能力提升、市場環境優化以及規則標準國際化等要素的綜合性工程。對此,青島堅持“無事不擾,有需必應”,不斷豐富法治供給,主動做好服務。
聚焦體制機制,青島健全政法機關服務保障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協作機制,開展政法機關法治護航“10+1”創新型產業體系行動,成立11個工作組,建立“一對一”聯系服務制度,努力實現“企業吹哨、部門報到”。
聚焦制度供給,青島推動制定修訂《青島市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條例》《青島市科技創新促進條例》,制定實施《青島市政法機關服務和保障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實施方案》《關于加快推進涉外法治建設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清理涉及不平等對待企業的地方性法規政策,確保制度供給更加精準高效。
營商環境怎么樣,企業最有發言權。青島在全國率先創新建立政法機關與統戰、工商、民營經濟、行政審批等部門服務保障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協作機制,定期召開聯席會議,聽取企業訴求和意見建議;統籌做好《民營經濟促進法》學習宣傳貫徹工作,合力為企業發展提供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務;統籌全市1萬余名法學法律人才,組建“青法先生”企業服務團,成立10個專項服務團,制定40余項法律服務自助點餐清單,開展“青法先生·企業面對面”系列活動,累計幫助企業解決難題4500余個,助力企業止損挽損10億余元。
打出護企“組合拳”
青島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全市政法機關積極作為,依法保護企業合法權益,讓企業放心投資、舒心經營、安心發展。
在立法領域,青島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和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積極推動重點領域、新興領域立法,同時,及時清理涉及不平等對待企業的地方性法規政策,不斷升級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政策措施。
在執法領域,青島深化“綜合查一次”改革,累計公布涉企行政檢查主體370個,涉企行政檢查事項3958項,實現“清單之外無檢查”,今年一季度行政檢查同比減少54.4%;加強政法系統執法司法規范化建設,通過執法司法專項檢查,未辦結案件辦結率超過98%;持續落實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出庭率連續五年保持100%。
在司法領域,青島針對企業和企業家最關心的法治方面突出問題,不斷提升司法質效。去年以來,共偵辦經濟犯罪870余起,挽回各類經濟損失7.5億余元;偵辦侵犯知識產權案件100余起,研發應用知識產權審判AI比對系統,落實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推進企業破產信息核查“一件事”改革,審結破產案件206件,化解不良資產32.5億元,盤活土地資源1224畝。
此外,青島堅持綜合運用法治手段,持續整治企業及周邊治安環境,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護航企業家安心創業。
護航企業“出海”
涉海、涉外是青島經濟的鮮明特征。去年以來,青島市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建設以“四區一平臺”為支撐的青島中央法務區,在市南區、膠州市、嶗山區、西海岸新區建設涉外、上合、金融、自貿四個法務區,搭建全域數字法務平臺。市委政法委牽頭起草全國首個《中央法務區建設管理服務規范》,實現了中央法務區建設由“經驗驅動”到“標準引領”的創新突破。
目前,青島中央法務區集聚青島國際商事法庭、“一帶一路”國際商事調解中心、企業跨境綜合服務基地等高能級法律服務機構100余個,開展外貿企業法治體檢等活動,幫助消除“出海”風險1000余個,有力提振了企業發展信心。
青島創新涉外法治實施機制,國際商事糾紛解決優選地的吸引力與日俱增。
化解國際商事海事糾紛,青島整合司法、仲裁、調解、公證等服務資源,建立涉外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數字平臺,去年以來,審結涉外、涉港澳臺案件534件,案件調撤率45%。青島海事法院設立全國首個自貿區審判區,創新海事司法標準供給等多項制度,辦理的“努薩”輪案、“利莫諾”輪案等成為“中國范式”。
保護涉外知識產權,青島知識產權法庭發揮對膠東六市跨區域集中管轄優勢,健全知識產權案件“三合一”審判機制,有力提升涉外知識產權案件辦理質效,2023年以來,依法辦理涉外知識產權案件239件。
此外,青島還加快培養一批高素質涉外法治人才,特別是涉外法律服務機構和律師隊伍,全市30名律師入選全國千名涉外律師人才庫,20名團體會員、263名個人會員入選“一帶一路”法律服務聯盟,數量均居山東省首位。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陸云琦]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