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攀巖、沖浪:青島成為重要“目的地”
市場擴容 玩家涌入
●數據顯示,青島攀巖相關企業達137家。自2020年至今,青島攀巖相關企業年度注冊量持續增長,其中2024年全年注冊30家相關企業,達近10年注冊量的峰值,今年年內的注冊量已達24家。與此同時,攀巖培訓、主題文旅定制及專業賽事等配套服務日益豐富,有效滿足了多元化的消費需求
●近年來,青島完成了從無人組織沖浪到有沖浪俱樂部,再到現在商業化模式比較成熟階段的轉變。業內人士分析,青島石老人、流清灣等浪點全年接待游客的容量可達30萬人次,疊加培訓、住宿、餐飲、觀光等方面的消費需求,市場潛力巨大
喜歡攀巖的人越來越多了。
今年6月,中國選手在國際攀聯(IFSC)世界杯攀巖賽男子攀石賽上實現了中國在世界杯攀石項目上金牌零的突破。在青島的資深巖友們看來,這個獎牌的含金量不僅證明了中國攀巖培訓體系的成熟,也折射出攀巖運動在中國日益壯大的群眾基礎。
攀巖愛好者的增長,巖館經營者的感受最明顯。“最初幾乎都是貼錢干,”在青島經營巖館多年的趙先生說,“今年流水大概能有30到40萬元,可以說是創了新高。”
攀巖熱不是憑空而來。由上海體育大學和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聯合發布的《2024年體育消費報告》顯示,飛盤、射箭、攀巖、槳板等上手快、趣味性強,同時具有較強社交屬性的運動項目,逐步從所謂的小眾、新型運動發展成為大眾、普及的運動項目,有效拓展了體育消費領域。
在這波消費熱潮中,青島憑借優質的山、海資源,在攀巖、沖浪等消費場景的構建上嶄露頭角,成為國內重要的“目的地城市”,吸引八方來客,并以運動項目為原點,帶動消費實現裂變。
攀巖攀上“小高峰”
青島的攀巖文化起步較早,公開信息顯示,早在20多年前,民間就聚集了一批攀巖“發燒友”。而這主要得益于青島數量豐富的天然巖場。
“僅巖壁攀巖,青島就至少有四五百條路線,在全國都數一數二,如果算上抱石,數量更是驚人。”“攀齡”超過20年的趙先生回憶,他在10年前,幾乎每到周五晚上都要接待一波從北京、上海來的攀巖愛好者,為他們定制攀巖、爬山路線,周日晚上再送他們去機場。一位來自外地的攀巖愛好者表示,曾在青島待了5個攀爬日,完成了很多線路,但更多來不及涉足的線路讓他倍感遺憾。
大約在2018年前后,出于生態保護和森林防火等考慮,青島周邊的野外攀巖區域受到一定限制。在此背景下,攀巖愛好者的活動重心逐漸從野外轉向室內巖館。
巖館的正常運營需要用戶基數的支撐。趙先生較早進入巖館運營行業,剛開始消費者不認可,他的巖館根本不賺錢,一年連幾萬塊錢的房租都賺不出來,“當時消費者對這項運動普遍存在認知偏差:比如成年人想嘗試,同行者可能阻止說這是給小孩子玩的;孩子感興趣,家長又覺得太危險,最終導致參與者寥寥。”巖館開了關,關了開,直到2023年左右,趙先生才真正覺得“不一樣了”。“如今消費者對這項運動的接受度顯著提升,不管大人小孩,過來咨詢的不再是能不能爬,而是怎么爬。”趙先生說。
趙先生的感受印證了攀巖運動被大眾接受的趨勢。近年來,隨著奧運會等賽事的“種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接觸攀巖。國家體育總局登山運動管理中心公布的數據顯示,過去10年間,攀巖愛好者的數量激增了50倍,截至2023年約有50萬人,這一數據還在持續增長。
隨著攀巖運動的普及,參與者的消費投入也顯著增加。中國登山協會官方網站發布的《2023中國攀巖行業分析報告》顯示,巖館門票與裝備支出明顯增加,近43%的參與者年投入超過5000元。
這期間,青島攀巖相關的消費場景也迅速增多。企查查數據顯示,青島現存攀巖相關企業137家。自2020年至今,青島攀巖相關企業年度注冊量持續增長,其中2024年全年注冊30家相關企業,達近10年注冊量的峰值,今年年內的注冊量已達24家。與此同時,攀巖培訓、主題文旅定制及專業賽事等配套服務日益豐富,有效滿足了多元化的消費需求。
如今,攀巖正快速向低齡化演進,趙先生介紹,自己俱樂部長期上課的青少年就有四五十人,針對青少年的培訓成為巖館重要、穩定的收入來源。
在逐漸升溫的消費熱情中,這個暑期,趙先生的室內攀巖館迎來了客流小高峰,“今年收益還不錯,雖然受場地限制,巖館規模不大,但預計一年的流水也能有30到40萬元,可以把巖館的投資成本賺回來,與往年相比有了不小的提升。”趙先生說。
此外,青島近年來積極打造攀巖硬件設施,在全國脫穎而出,成為重要攀巖賽事的承辦城市,推動從賽事到消費的流量轉化。日前,第21屆中國大學生攀巖錦標賽在萊西市體育中心攀巖場開賽,作為全國著名的攀巖三大賽事之一,本次大賽吸引包括參賽選手在內的客流1500余人次,拉動酒店餐飲、購物休閑旅游、出租物流等行業消費100萬余元。據悉,作為全國規模居前的攀巖基地,萊西已先后承辦了中國攀巖速度系列賽、山東省攀巖錦標賽等國家、省級攀巖賽事10余場。
沖浪“沖”出新流量
和攀巖一樣,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讓青島站在了沖浪運動的風口之上。
在業內人士看來,青島擁有優質的沙灘和適宜的潮間帶,浪的高度比較穩定,天然浪場就可以同時滿足競技和教學需求。“而且石老人海水浴場是國內唯一地鐵直達的浪點,其他城市的浪點,位置都比較偏僻,交通也不便利,對消費者而言,時間和金錢成本都要高一些。”
自2022年以來,來青逐浪的愛好者明顯增多。據沖浪俱樂部經營者王天祥觀察,今年該運動參與熱度持續攀升,其所經營的流清灣沖浪俱樂部目前接待的消費者數量已比去年同期多出一倍。另一位在嶗山經營沖浪俱樂部的負責人也表示,近幾年,學員數量平均以每年30%的速度在增長。
在快速升溫的消費熱情中,來自外地的流量占據“大頭”。“俱樂部接待的外地消費者占比超過80%,主要來自北京、天津以及部分南方城市。一個武漢的女孩從端午節至今已經來了三次,幾乎有長假必來,一待就是三五天。”王天祥表示。據有關方面統計,今年上半年,流清灣已接待游客12萬人次,其中沖浪愛好者比例明顯增加。
不僅沖浪的人群在擴大,參與者的人均支出也在變多。“以前大家學習沖浪普遍選擇3至6節的入門級課程,費用多在3000多元?,F在普遍選擇5至10節的進階課程,帶動培訓客單價實現翻番。”王天祥介紹說,“暑期期間我們還推出針對青少年的夏令營,人均收費在7000元左右,今年已經辦了兩期了,非常受歡迎。”
沖浪運動的快速普及和愛好者消費意愿的持續提升,推動相關消費市場蓬勃發展。據悉,近四五年間,青島完成了從無人組織沖浪到有沖浪俱樂部,再到現在商業化模式比較成熟階段的轉變。截至目前,全青島至少有20家沖浪俱樂部,今年上半年的增長水平已追平去年全年。
沖浪運動正逐步成為青島濱海旅游消費的新增長點。目前,青島條件比較成熟的浪場主要在石老人、流清灣、金銀沙灘等地。據業內人士分析,保守估計,青島浪點全年接待游客的容量可以達到30萬人次,疊加培訓、住宿、餐飲、觀光等方面的消費需求,市場潛力巨大。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丁倩倩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王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