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后備人才隊伍是社區“兩委”班子的重要來源,是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的有力支撐。今年以來,青島市南區以改善和優化社區“兩委”班子結構為目標,提前謀劃2026年新一輪社區“兩委”換屆,聚焦“選得準”“育得強”“用得好”,在全區開展社區后備人才培育行動,著力夯實換屆人才基礎。
聚焦“選得準”,構建人才選拔“立體網”
“我們按照上級要求,到社區開展點對點談心談話,綜合研判社區干部的個人意愿、總體評價、年齡學歷情況、班子結構,逐崗逐人系統梳理,從街道全局統籌確定了8名優秀后備人才。”湛山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徐世杰說。
市南區圍繞社區“兩委”班子年齡學歷、班子運行情況、干部履職情況、推行“一肩挑”是否存在障礙、亟待解決的熱點難點5個方面,對50個社區進行了全面摸排。按照社區推薦、街道黨工委審定、組織部備案等相關程序,綜合考慮人選政治素質、業務能力、專業素養、群眾基礎等因素,從本社區“兩委”班子現職成員、優秀社區工作者和專職網格員中擇優篩選,建立起備用結合、動態管理的社區后備人才庫。按照每個社區動態儲備2名以上后備人才,科學確定103名人選納入后備人才庫動態培養,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占97.1%,35歲以下的占66.3%。
聚焦“育得強”,打造能力提升“實訓營”
“這是我參加的第4次分享交流會了,街道邀請優秀社區書記及深耕小區(樓院)治理、舊改現場、矛盾調解一線的行家里手進行專題授課。他們以鮮活案例與實戰經驗,為我們精準賦能,有效提升了破解基層難題的實操能力。”香港中路街道香港路社區后備人才趙荻說。
市南區聚焦社區后備人才工作所需,在全區開展社區后備人才“豐翼振翅”培訓賦能,做到“用什么講什么”“缺什么補什么”,量體裁衣、精準施教。培訓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質、社區管理能力擺在首位,通過專題授課、案例分析、全景式教學、參觀學習等方式,重點加強社情教育、群眾工作方法和領導方式方法等內容的培訓,幫助后備人才盡快找準工作切入點。建立“2+1”幫帶培養機制,為每名后備人才確定一名經驗豐富的街道黨工委班子成員和社區“兩委”干部作為幫帶聯系人,一對一進行實踐指導,確保工作方法上有人教、工作作風上有人帶、工作困難時有人幫,助力后備人才快速成長。
聚焦“用得好”,搭建成長成才“快車道”
“作為一名95后的新書記,不僅僅是身份的轉變,更是賦予了沉甸甸的責任。社區工作有汗水,也有淚水,我將繼續認真完成工作任務,時刻心系群眾,真正做到為居民辦好事、辦實事。”八大峽街道西藏路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岳曉露說。
市南區著眼新一輪社區“兩委”換屆,集中培養社區黨委書記“種子選手”,堅持“成熟一個、推薦一個”的原則,對表現優秀、綜合素質高的7名人選,及時推薦擔任社區黨委書記。依托社區后備人才包聯小區(樓院)等抓手,指導街道制定后備人才個性化成長路徑,安排后備人才到老舊小區改造、“紅色物業”攻堅等重點工作中加壓歷練,引導33名后備人才成為物管糾紛調解的“智囊團”、60多名后備人才成為基層治理的“生力軍”,提高后備人才攻堅克難工作能力。推動后備人才在“雙報到”以及點亮“微心愿”等工作中主動亮身份、踐承諾,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協助社區解決群眾難題310余件。
市南區將持續完善社區后備人才全鏈條培育機制,采取壓擔子、交任務等方法,有計劃地把后備人才放到區、街重點工作中錘煉成長,為社區治理鍛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人才隊伍。
文/通訊員 王清林 記者 于曉
[來源:信網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