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島:將技工院校打造成技能提升“加油站”
為深化技工教育改革,完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體系,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近日正式印發《青島市技工院校非全日制學生學籍管理規定(試行)》和《青島市技工院校非全日制教育學分制管理規定(試行)》。兩項新規聚焦非全日制技工教育規范化、彈性化發展,為企業職工、高校未就業大學生技能成長提供制度保障,助力打造新時代工匠之城。
突破傳統模式,構建靈活學籍管理體系
《青島市技工院校非全日制學生學籍管理規定(試行)》首次明確非全日制學生學籍管理標準,突破傳統全日制教育限制,允許學生根據工作和生活實際,采取“工學交替”“半工半讀”等靈活學習形式。規定強調:
1.學籍注冊時間統一:每年分春、秋兩季注冊,春季新生學籍注冊截止日期為4月30日,秋季新生學籍注冊截止日期為10月30日,和全日制學生的注冊時間統一;
2.多元注冊范圍:將有提升技能和穩定就業愿望企事業單位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在職員工,以及畢業年度的應屆和已畢業未就業的大學生列入學籍注冊范圍,為在職人員和大學生的技能提升提供路徑和政策依據,特別是將大學生技師班的實踐內容上升到制度層面;
3.“雙證書”制度:非全日制學生畢業需同時取得技工院校畢業證書和本專業職業技能等級(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其中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可抵學分;
4.質量監控嚴把關:建立“學校+企業+學生”三方評價機制,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定期開展社會滿意度調查;非全日制教學質量須達到全日制標準,實訓設備、師資力量納入動態評估。
學分制改革,打通終身學習“立交橋”
《青島市技工院校非全日制教育學分制管理規定(試行)》創新實施“累計學分+彈性學制”模式,學生可通過課程學習、技能競賽、社會實踐、發明創造等多途徑獲得學分,累計達標即可申請畢業。亮點包括:
1.學分互認機制:學生獲得職業技能等級(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或已通過同一層次及高一層次國家認可的學歷教育可申請免修相應課程,避免重復培訓;
2.模塊化課程設計:設置必修課和選修課,支持個性化學習路徑;
3.學分獎勵認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職業技能大賽和發明創新競賽,獲得名次可獎勵學分,計入總學分,并可代替相應課程學分。
政策賦能,助力產業升級與民生保障
青島市人力資源發展研究與促進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陸昕浩介紹,兩項新規是落實“技能青島”建設的重要舉措,旨在破解傳統學籍和學分管理對非全日制學生的限制,提供企事業單位在職員工以及大學生學習提升技能的彈性機制,滿足智能制造、現代服務等領域對復合型技能人才的需求。
青島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學俊表示,“近年來,我們以新型學徒制為紐帶,以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為支點,構建起‘政府主導、校企雙元、產教共生’的技能培養生態體系。近期,我們在全省率先出臺了非全日制技工教育學生學籍管理制度,進一步促進了技工教育與產業需求的緊密結合,幫助企業全面提升技能人才的能力水平,拓寬大學生技能就業路徑。下一步,我們將加強對技工院校的指導與監督,通過多種渠道廣泛宣傳,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塑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社會環境,為我市“10+1”創新型產業體系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撐!”(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任曉萌 通訊員 袁棟)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