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收心有方 開學不慌
收好秋季開學心理指南 五大“錦囊”助從容迎新學期
本報8月27日訊 新學期即將開啟,市北區教體局為幫助中小學生及家長在開學前調整身心狀態、平穩過渡至學習生活,發布《中小學秋季學期開學心理調適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從作息、溝通、屏幕管理、學習、情緒支持五大維度提供實用“錦囊”,助力新學期“心”適應。
聚焦“規律作息與適度運動”,《指南》建議家長與孩子共同微調作息表,保持起床、三餐、睡眠等基本作息框架穩定,避免因晚睡晚起導致生物鐘紊亂、產生煩躁情緒;同時鼓勵孩子每日進行30-6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跳繩、游泳、騎車、快走、球類運動等,通過運動釋放活力、調節情緒。
在“深度溝通與用心陪伴”方面,《指南》提出三項具體做法。一是“每日一贊”,家長可試著放緩節奏、放低要求,多用鼓勵式語言每天稱贊孩子1—2個優點,還可適當設立獎勵機制;二是“每日一聊”,嘗試每天抽出15分鐘與孩子開展非學業類深度交流,專注傾聽孩子的感受與想法;三是“每周互動”,設定專屬親子互動時間,由孩子主導選擇活動,家長全身心投入,以此建立安全感與親密感。
針對“屏幕管理與豐富體驗”,《指南》建議家長與孩子溫和且堅定地約定電子產品每日使用時長、時段與內容,鼓勵將屏幕時間用于查資料、看紀錄片或學編程、繪畫等學習場景,家長同時需做好示范;此外,可通過帶孩子參與戶外活動、支持其興趣發展、創造社交機會等方式,豐富孩子假期生活,讓孩子在喜愛的活動中獲得成就感與滿足感,減少對電子產品的依賴。
對于“自主學習與緩解壓力”,《指南》強調家長應避免過度施壓,遵循“適當適量、循序漸進”原則幫孩子安排學習任務;同時要傾聽孩子需求,基于其自身規劃提供合理建議,以支持者、資源提供者和提醒者的角色,幫助孩子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平衡學習與娛樂。
關于“情緒發現與支持”,《指南》明確情緒是“信號燈”。當孩子出現消極情緒時,家長要告訴孩子“有這些感受是正常的”,避免直接批評或否定。應先接納孩子的情緒、耐心傾聽,再引導其通過傾訴、運動、聽音樂、畫畫等健康方式表達與調節;同時要告知孩子積極求助的重要性,若發現孩子持續情緒低落、興趣喪失或行為異常,需及時尋求專業心理支持。
(青島晚報/觀海新聞/掌上青島記者 于娜)
[來源:青島晚報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