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引入203家機構開設909門特色課程
市南區課后服務平臺覆蓋全區40所學校、48398名學生
早報8月24日訊 8月23日,市南區2025年課后服務、研學基地雙選會在青島金門路小學召開。在“雙減”政策深化推進背景下,市南區課后服務平臺依托“123456”管理模式構建數字化服務載體,為區域課后服務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提供支撐,覆蓋全區40所學校、48398名學生,引入203家第三方機構開設909門特色課程,涵蓋科技、體育、文化藝術等類別,21953人次學生參與,家長滿意度達100%。研學方面,市南區教體局等多部門指導打造的“優學市南”研學平臺有效解決研學場景“四無一有”難題,制定標準、整合資源,區內中小學均通過平臺開展了社會實踐活動。未來也將繼續深耕社會實踐場景、建強“十大主題”資源庫,助力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市南區多所學校就課后情況做了經驗分享。青島寧德路小學圍繞“‘1+1+N+’模式‘小種子’課程集群,構建個性化課后服務”主題,從選課管理的三大機制、課程內容的創新體系兩方面,介紹了學校課后服務“第二課堂”的構建。市南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以“慧創生態 規范領航——市南區實驗小學‘慧創城’兒童大學課后服務課程高質量發展實踐”為題,介紹了學校以“慧創城兒童大學六大學院”為載體,以“四化管理”推動課程規范落地,讓每一節課后服務課都有質量、有溫度的成功經驗。青島寧夏路小學則圍繞“至真教育理念”,構建起多元課程體系,融合生活教育理論與核心素養培育,形成“至知、至行、至遠、至新”四大課程群,讓“至真”理念落地生根,凸顯家校社協同育人成效。
相關機構的代表則圍繞“聚焦五育融合 共筑課后成長樂園”主題,從籃球梯隊建設、科學素養培育、“十個一”項目實施、學校管理減負增效等方面探索課后服務課程與學校課程的有機融合路徑,共同助力學生的全面發展。里院、名人故居研學實踐基地和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科技教育基地的代表分別從人文、科技兩個維度帶來研學基地建設經驗分享。
現場為第四批家校社協同育人咨政委員會媒體代表頒發聘書。現場還為榮獲市南區2024—2025學年度課后服務“優秀合作伙伴”的機構頒發證書,為榮獲“市南區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基地”的單位授牌。隨后,80余家文化藝術類、科技類、體育類機構,10余家中小學研學旅行基地進行了展演。市南區課后服務工作將以本次雙選會為契機,著眼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部署,充分發揮課后服務對于學生多元發展、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
(青島早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彤)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