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8月20日訊 “感謝康復大學青島中心醫院的醫護人員!如果不是你們的嚴謹負責,我們全家可能還陷在絕望里……”8月18日,康復大學青島中心醫院腫瘤放射治療三科病房,來自山東臨沂的血管瘤患者姚女士及家屬手捧鮮花和繡有“醫德高尚親和仁愛,醫術高超嚴謹精湛”的錦旗,緊緊握住腫瘤科主任醫師鞠芳的手,激動得熱淚盈眶。
鼻腔內血管肉瘤 多地求醫被誤診“惡性”
去年,35歲的患者姚女士發現自己鼻腔內長出一個硬疙瘩,不僅持續不消退,還逐漸影響呼吸。“一開始以為是普通炎癥,在縣城醫院檢查后,醫生考慮可能是腫瘤,但無法確定是良性還是惡性。”姚女士回憶道,當時醫生建議她到上級醫院做病理檢查。
懷揣忐忑,姚女士來到濟南某醫院,經過病理檢查,診斷結果為“惡性血管肉瘤”——“這是一種惡性程度較高的腫瘤,易復發、轉移風險大。拿到診斷書的那一刻,感覺天塌了。”姚女士說。按照醫院的建議,她準備接受放射治療,在朋友的推薦下,抱著最后一絲希望輾轉來到康復大學青島中心醫院。
醫生細查現疑點 多學科會診尋真相
“患者剛到院時,拿著濟南的惡性腫瘤病理報告,情緒極度低落。”康復大學青島中心醫院黨委委員、放療中心兼腫瘤放射治療三科主任鞠芳回憶道,仔細查看患者的檢查資料后,她發現了疑點:“惡性血管肉瘤的病理特征與患者的癥狀表現存在細微偏差,我們不能僅憑一份報告就下結論。”
醫院當即啟動多學科會診機制,腫瘤科、病理科、耳鼻喉科專家共同研討。病理科團隊借來患者在濟南的病理切片,重新進行染色和分析,反復對比良性血管瘤與惡性血管瘤的細胞形態差異。“這類血管瘤的特殊性在于,它的細胞活躍度處于良性與惡性之間,我們需要更精準的判斷依據,才能給患者最負責任的診斷。”
多輪論證判定“良性” 患者康復醫者欣慰
經過多次論證,專家團隊初步判斷患者鼻腔內的腫瘤為良性血管瘤。為了確保診斷無誤,醫院主動聯系上海醫院的權威專家,協助患者轉診會診。當上海專家給出與康復大學青島中心醫院一致的診斷結果時,姚女士全家懸了半年的心終于落了地。
從臨沂縣城到濟南再到青島,半年時間里,姚女士輾轉多地,行程數千公里。“最絕望的時候,是康復大學青島中心醫院的醫生給了我們希望。他們不僅沒有因為我們是外地患者而敷衍,反而主動幫我們聯系上海的專家,一遍遍核對檢查結果,這份責任心讓我們終身難忘。如果當初沒有醫生的‘較真’,可能就要經歷不必要的化療,我們家也會被拖垮。”姚女士說。
“我們只是盡了醫者的本分,作為腫瘤醫生,精準治療患者固然重要,但精準診斷同樣是不可或缺的環節。我們要為患者做出最優的診療安排。如今一年時間過去,患者恢復得非常好,我們內心也充滿了喜悅。”鞠芳說。
嚴謹細心貫始終 極致追求醫療質
康復大學青島中心醫院生動詮釋了何為“嚴謹”與“細心”。面對那份來自濟南的“血管肉瘤”診斷報告時,醫院沒有盲從,而是以對患者生命高度負責的態度,開啟了一場細致入微的“診斷復核戰”。從病理切片的反復比對,到多學科專家的一次次研討,再到主動聯系上海權威專家進行會診,每一個環節都彰顯著醫院對醫療質量的極致追求。
醫院始終將精準診斷作為醫療工作的生命線,建立了完善的病例討論、專家會診制度,確保每一份診斷都經得起推敲。對于疑難病癥,更是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只為給患者一個最準確的答案,醫院用一個個暖心的細節,為患者構建起一道堅實的健康防線。
正是這份嚴謹與細心,讓康復大學青島中心醫院成為了患者心中的“健康守護者”。未來,醫院將繼續秉持這份初心,以精湛的醫術、嚴謹的態度、細心的服務,為更多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讓希望之花在每一個家庭綻放。(記者 郭慧敏)
[來源:信網-商訊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