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蟬鳴縈繞樹梢,青島市中醫醫院國醫堂二號會議內已飄起淡淡藥香。8月12日,醫院迎來了一群特殊的訪客——青島第一中學2025級9班的同學們,他們帶著對傳統文化的好奇,走進中醫藥文化宣教基地,在青島市中醫醫院中醫藥文化服務月系列活動的浸潤中,解鎖非遺藥香的奧秘和傳承千年的中醫智慧。
指尖流轉的藥香記憶
同學們圍站在桌前,看著非遺藥香傳承人張圣林副主任醫師將研磨好的藥粉按比例調配,指尖輕捻間,一根根線香悄然成型。“原來這縷香味里藏著古人防病的智慧。” 一位女生捧著自己親手制作的線香,鼻尖縈繞的草木清氣讓她忍不住感嘆。在中醫藥文化服務月里,這樣的非遺體驗如同打開時光的鑰匙,讓千年藥香在少年掌心重新綻放。
文化長廊里的杏林春秋
隨后,學生們緩步走進醫院中醫藥文化長廊,仿佛踏入立體的中醫史書。玻璃展柜里,泛黃的古醫典籍記載著《黃帝內經》的養生箴言和大醫精誠的精神傳承。“從神農嘗百草到現代中藥制劑,中醫從來不是停留在古籍里的文字。” 講解員的聲音帶著溫度,同學們的目光在二十四節氣養生區域久久停留,那些關于四季養生、情志調攝的智慧,正悄悄改寫著他們對 “健康”的認識。
未病先防的中醫智慧
治未病科的診室內,銀針在醫師指尖靈活轉動,拔罐時皮膚泛起的紅暈引發陣陣好奇。“這個是足三里,常按能增強免疫力。” 在醫師指導下,同學們互相比劃著尋找穴位,當指腹傳來酸脹感時,紛紛驚嘆于人體經絡的奇妙。參觀中藥房的過程中,嚴謹的審方、調劑流程讓同學們深刻感悟了日常藥材如何經專業之手精準轉化為療愈之力。
養生茶飲里的文化回甘
活動尾聲,醫院為學生們準備了一杯杯溫熱的烏梅五味生津飲,同學迫不及待地抿了一口,先是嘗到烏梅的醇厚酸香,舌尖轉瞬間又泛起甘草的清甜,余味里還藏著一絲陳皮的溫潤。“像加了料的酸梅湯,但更清爽!” 大家捧著杯子小口啜飲,額角的薄汗漸漸褪去,喉嚨里的干澀感也悄然消散。
“這杯飲品藏著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智慧。” 醫師笑著解釋,烏梅能斂肺生津,五味子可益氣寧心,搭配陳皮理氣、甘草調和,最適合立秋前后驅散暑氣、滋養津液。有同學聽完立刻說:“夏天運動后喝這個,比冰飲料健康多了!”
帶隊老師看著同學們眼中閃爍的光芒,深有感觸:“中醫藥文化服務月就像一座橋梁,讓傳統與青春相遇。當孩子們知道枸杞能明目、生姜可驅寒,這些知識便會融入生活,成為他們守護健康的鎧甲。”
中醫藥文化服務月期間,青島市中醫醫院開展了豐富多樣的互動體驗活動,讓大家走進中醫、了解中醫、信任中醫,積極推動中醫生活化。當傳統智慧融入青春心靈,中醫藥文化的薪火,正在這一次次指尖的觸碰、沉浸式的體驗與心底的感悟中,化作涓涓細流浸潤開來。文/通訊員 李均雁 記者 叢黎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