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兩融余額量質齊升釋放積極信號
截至8月18日,A股融資融券余額突破2.1萬億元,融資余額突破2.08萬億元,均創近十年以來新高,呈現出量質齊升的積極變化。
量的增長,直接反映出市場活躍度與吸引力的提升,傳遞出信心修復的信號。兩融余額尤其是融資余額,是市場情緒的“溫度計”,其數量的攀升意味著投資者看好市場走勢,樂觀預期在回溫,這從投資者參與量中也能得到印證。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18日,兩融市場中的個人投資者數量約為756萬名,越來越多投資者選擇參與兩融交易,用行動投下“信任票”。
質的提升,更彰顯出市場結構和交易行為的優化成熟。兩融余額并非單線增長,而是與市場擴容同步進行。近日A股總市值突破百萬億元,兩融余額占比為2.1%,處于可控范圍內。同時,與以往部分資金追逐題材炒作不同,本輪融資資金更傾向于選擇基本面穩健、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優質賽道,更多地流向科技成長板塊,資金配置趨于理性。
資金更穩健,投向更精準,交易更理性,兩融余額量質齊升,背后是經濟向好態勢穩固、穩市政策持續發力、市場環境不斷優化等的同頻共振。
經濟發展“進”的步伐,支撐市場信心。今年以來,我國加緊實施更加積極的宏觀政策,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生產需求持續增長,就業物價總體穩定,新動能成長壯大。7月主要指標累計增速保持總體平穩,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7%。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為資本市場行穩致遠提供了強勁引擎。
資本市場“穩”的內核,托起了投資者樂觀預期。當前,穩住資本市場已成為提振信心、穩定預期的關鍵抓手,被放在關系國民經濟運行的重要位置。從去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聯手打出穩增長、強信心的“組合拳”,再到今年以來一攬子穩資金、穩杠桿、穩預期金融支持政策的陸續落地,穩的力量不斷匯聚。以中央匯金為代表的“國家隊”增持動作頻頻、保險和銀行理財增量資金跑步進場、上市公司大手筆增持回購……中國資產迎來價值重估。
上市公司“優”的質效,夯實了市場價值底座。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新型工業化的背景下,傳統企業加速轉型,新興企業茁壯成長,上市公司質量穩步提升,尤其是“科技敘事”引領發展浪潮。目前A股已披露2025年半年報的上市公司中,約有66%實現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軟件應用、半導體、消費電子等行業凈利潤增長超50%,高比例分紅、巨額分紅頻現,上市公司積極踐行提質增效重回報。這既是穩市場的成果,也為投資者更好地分享經濟發展紅利創造了機遇。
時隔10年,兩融余額重新突破2.1萬億元,釋放出多重積極信號。也要看到,兩融余額并不能單獨決定市場走向,投資者還需結合宏觀經濟、政策環境和行業趨勢,基于對上市公司真實價值充分了解,理性投資、長期投資,合力構建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華林)
[來源:經濟日報 編輯:趙曉珊]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