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果然財經|逛展一天能花一千多元,“看展熱”撬動消費新鏈條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尹睿
暑假雖已接近尾聲,但“看展熱”仍在全國各地持續升溫。許多城市的博物館、美術館成了親子打卡的新地標,各大場館也積極回應這份熱情,以精品大展、特色主題展吸引家庭觀眾。“看展熱”不僅點燃了文化消費的熱情,更催生出一條涵蓋門票、文創、餐飲等多個方面的經濟產業鏈,成為暑期文旅市場的一抹亮色。
6天打卡2座城市4個展館
“文化遛娃”受歡迎
“我們用了6天時間逛了4個展館,山東博物館、山東省科技館、上海博物館埃及展還有浦東美術館的奧賽展都去看了。”來自云南的王女士最近帶著11歲的女兒回山東探親,為了讓孩子的暑假過得更充實,于是選擇了帶娃逛展。
無獨有偶,家住淄博的李女士同樣選擇了以看精品展為目的地的親子游,她表示:“我家孩子比較喜歡歷史,今年暑假先后帶他去了山東博物館、國家博物館和三星堆博物館,相對于旅游景點的打卡式游玩,這種寓教于樂的游覽感覺更有意義。”
據山東博物館的數據顯示,今年暑期以來,館內新增多種特色展、并開放VR大空間數字文化展廳,吸引了很多青少年前來觀展,40天共接納觀眾66.67萬人次;貴州省博物館今年暑期日均接待量上萬人次,其中親子家庭與學生群體占比超七成......從全國范圍來看,在許多博物館、美術館、科技館等觀展場景中,親子看展已漸成趨勢。
“200元的門票進去,
2000元的文創出來。”
值得注意的是,在親子看展的過程中,消費場景也不斷延伸拓展。據王女士回憶,僅上海博物館埃及展游覽當天,她和女兒兩個人在館內的消費就輕松突破千元。“兩張展覽加VR體驗通票584元,人工講解300元,中午在展館配套餐廳吃了簡餐花費176元,臨走時孩子被古埃及元素的文創產品吸引,買了冰箱貼、明信片、鑰匙扣等花了206元,晚上還在展館附近商場吃了特色晚餐。”這樣的消費結構在親子看展群體中極具代表性。
有業內人士表示,現在的家長對深度文化體驗的需求顯著提升,過去只看展品,現在要聽講解、玩互動、買周邊,消費鏈條自然延伸。眾信旅游《2025暑期出游趨勢報告》也印證了這一變化:2025年暑期旅游市場呈現出“親子主導、深度體驗、結構性升級”三大核心特征,親子客群占比預計將超六成,成為暑期消費主力軍。
“現在的孩子不能只局限于書本知識,帶他們看展可以讓他們接觸到更廣闊的世界。”上述王女士的觀點道出了多數年輕父母的心聲。隨著“80 后”“90 后” 成為育兒主力,年輕家長們對孩子的“精神教育”“審美觀”等軟性素質極度重視,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有意識地帶孩子走進各種類型的展館,也由此催生出更多元的消費場景。
以上海為例,上海博物館在埃及展期間推出了涵蓋文創產品、線上游戲、元宇宙展廳、眾神NPC巡游、“考古相機”、象形文字破譯局等多元融合的“文化套餐”,開發了1200余款文創產品,銷售總量近265萬件,文創活動及周邊衍生品營收超4億;浦東美術館舉辦的奧賽大展推出沉浸式探索體驗,以虛實互動的形式帶領觀眾獲得層次豐富的觀展體驗,文創產品營收已超千萬元,其中,“卷毛梵高毛絨掛墜”和“調色盤冰箱貼”屢屢斷貨。有網友還在社交平臺上分享自己帶娃觀展的感受:“200元的門票進去,2000元的文創出來。”
此外,場館內外的餐飲因看展人流顯著受益。美團數據顯示,暑期以來,博物館、美術館周邊餐廳的“親子套餐”搜索量環比大增,各個展館內主打限定主題的小食、飲品也頗受家庭歡迎。
從“游山玩水”到“文化充電”
每張門票都是對未來的投資
值得關注的是,親子看展帶來的不僅是即時的消費流水,還蘊含著深層次的經濟與社會價值:對比動輒數千上萬元的傳統長途親子游或高端夏令營,看展提供了高性價比的“教育投資”。“花幾十元、最多幾百元的門票就能獲得世界級藝術或科普資源的近距離接觸,這樣的花費還挺值。”上述李女士說道,“只要孩子喜歡,我們愿意每年預留一部分支出做‘文化預算’,但前提是展館能提供系統化、進階式的活動,而不是買完文創就結束。”
中國科學家博物館副館長孟令耘曾表示,青少年觀眾的觀展新特點、新需求對博物館資源聚合能力提出了新挑戰,博物館要在技術更迭、文化創新融合中找到平衡點。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新興市場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劉軍梅則在接受新民晚報的采訪中指出,想讓高端文化消費“旺”起來,要把文化內容、商業運營和現代科技更多融合起來。
從門票到講解,從沉浸式體驗到文創限定活動,親子看展正以潤物無聲的方式重塑文旅產業邏輯。當家長愿意為一場特展跨越千里,為專業講解支付溢價,展館里的價值坐標已然改變:最有價值的或許不再是那些“稀世珍寶”,而是展廳里那些仰頭凝視展品的孩子們的未來。
[來源:齊魯晚報 編輯:趙曉珊]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