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輛氫能共享單車背后的“綠色轉型”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凱
8月14日上午8時許,西海岸新區泊里鎮河東村,程煥娟熟練地掃碼、開鎖,騎上一輛氫能共享單車,趕往自家的海鮮燴餅店。
“這個車子挺好,跑得快,還環保。”最近,程煥娟已經習慣了這種綠色出行方式。
這輛共享單車,看上去跟普通電單車類似,卻是以氫燃料電池為動力。車身綠白兩色,座椅下方是儲氫罐和電池系統,整體小巧精致。
今年6月,這種新型共享單車在泊里鎮投入運營,目前已投放400輛,8月下旬將增至1000輛。因為速度比電動車快,價格也比較劃算,騎乘居民逐漸增多,一些前來趕大集的游客也好奇地體驗嘗鮮。
為推進氫能產業發展,青島泊里城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專門成立了華旺(青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長劉博說:“共享單車投放區域覆蓋泊里鎮域及周邊,共設置338個規范停放點位。”基于固態儲氫模式設計,氫能共享單車單次補能僅需1分鐘,續航可達100公里。由于以氫為燃料,排放物只有水,真正做到綠色環保。
鎮域范圍規模化投放氫能兩輪車,這一做法在山東省尚屬首次。在氫能產業快速發展但場景仍然不夠豐富的情況下,這絕非易事。泊里鎮在車輛生產、氣源供應、技術保障等全產業鏈上下足了功夫——
在氣源供應方面,與金能科技合作建設“供—輸—儲—加—用”氫氣一體站,配建全省首條入園式輸氫管道,金能化學副產氫提純后可直接輸送進站,日最高充裝加注能力可達10噸;總投資10億元的光伏發電制氫一體化項目一期已投產運營,現全部用于已運行的共享單車使用。
在車輛與技術方面,創新“國企直投+基金跟投”孵化模式,已成功孵化華中科技大學低速氫能源動力交通項目。同時,落地澎華氫燃料電池電堆生產線,實現單車電堆系統本地化生產,后續將建設整車組裝基地。
……
氫能共享單車的鋪開推廣,是青島市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一個縮影。
在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驅動下,我國氫能產業發展熱潮勢不可擋。2024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提出“推進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貫徹落實國家戰略部署,青島加快在泊里鎮建設青島市氫能產業園,依托當地港口及化工園區的區位優勢,整合副產氫氣、風光及生物質等資源,全力打造先進的氫電耦合型低碳園區。
今年以來,青島市氫能產業園持續推動氫能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加快集鏈成群、集群成勢。3月份,產業園第二次集中簽約暨重點項目投產(啟用)活動舉行,總投資超40億元的14個氫能重點項目簽約或投產。此外,作為氫能產業園的建設主體,青島泊里城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累計投資了5.7億元完善園區道路、水電等配套設施,建設供—輸—儲—加—用氫一體站,可滿足100余輛氫能車輛日常需求;投資了4億元改造提升氫能大廈,打造園區核心運作載體,與同濟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高校的12個專家團隊對接聯系;華旺產業技術研究院揭牌,與20余家高校院所合作,匯集氫能專利60余項,構建“研發+投資+孵化”的科技成果市場轉化體系。
“截至目前,青島市氫能產業園已累計落地項目17個,計劃總投資超140億元;新儲備項目9個,預計總投資57億元。我們將扎實推進產業園項目引建、運營管理、設施建設等,持續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加速打造山東省氫能產業創新示范區、全國有影響力的標桿性氫能園區。”泊里鎮黨委書記樊永亭表示。
前不久,青島市氫能產業園入選山東省十大綠電產業園試點園區。下一步園區將加快建設氫能港口、氫能社區、氫能交通等應用場景。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趙曉珊]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