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蜜桃,亚洲xxxxx电影,久久久久资源,欧美一级淫片丝袜脚交

搜索
信網手機版移動繼續看新聞

糧滿倉 好豐光|山東以科技創新端牢“中國飯碗”

原標題:糧滿倉 好豐光|山東以科技創新端牢“中國飯碗”

曬谷拾豆、運糧收儲、壓茬播種……金秋九月,大自然的“調色盤”點亮齊魯大地,山東各地秋糧陸續迎來大面積收獲,進度略快于去年同期。

“一般大豆每畝密度為1.5萬多株,‘菏育6號’能達到2.5萬株以上,且抗病、抗倒伏,試驗田畝產穩定在600斤以上。”在濟寧市嘉祥縣梁寶寺鎮的華亞種業公司大豆新品種選育基地,高油高產大豆品種“菏育6號”植株1米多高,撥開頂部,密實的豆莢映入眼簾,底部葉片仍然油綠。

“種莊稼就像繡花,第一針要走好。”選用突破性的大豆品種,配套聯合耕播機,一次性完成整地、鎮壓、播種等工序,再輔以巧妙布設的物聯網感知設備,大豆生長動態實時掌握。

良種配良法,優質種業、技術集成、服務到田、裝備適配等要素協同發力,為穩產高產牢牢兜底。截至2025年7月,山東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為67.4%,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8%以上,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93%,“慧種地”托起秋糧豐收的底氣。

筑牢糧基,推廣良種提升糧食單產

“我們合作社約有3000畝土地,主要種植‘濟麥60’,今年500多公斤的畝產量對于我們鹽堿地的種植戶來說,已經是突破性的了,我們非常滿意。”東營市豐彩農業負責人田兆山說。

在黃河入海口,東營市墾利區鹽堿地上,淡黃色的土壤表層泛著鹽霜。這塊土地平均鹽堿度3.3‰,曾經一度被視為農業禁區。在山東旱地與鹽堿地,“耐鹽耐旱”是良種硬實力的“試金石”。

“鹽堿地種植小麥困難比較多,地力比正常土地差,所以要多施肥、勤澆水,關鍵還要挑選耐鹽堿的好種子。‘濟麥60’在節水抗旱耐鹽堿方面的實際表現非常理想。”田兆山表示。

田兆山提及的“濟麥60”,于2023年創下畝產497.1公斤紀錄,次年將紀錄提升至511.88公斤。該品種抗倒伏能力強、結實性好,在中度鹽堿地推廣價值顯著,多次在省級、國家級旱地生產試驗中位居第一,入選耐鹽堿小麥推薦品種。

由于近些年天氣變化對農作物產生比較大的影響,針對這些變化,山東省利用良種研發全國領先的優勢,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7759萬畝,耕地質量等級比全國平均高出0.3等。

6月中旬,濱州市惠民縣何坊街道張百戶村的“專家領辦”千畝示范方內,強筋高產小麥新品種“輪選49”實收畝產達726.29公斤。“分蘗成穗率高,抗倒伏,品質好,是真正的‘多面手’!”種植大戶劉海明說,他今年把流轉的100畝土地全部改種“輪選49”,不僅播種量減了1/3,每斤還能多掙1角多錢,畝均增收達200元。

全國推廣面積前十的小麥品種中,山東獨占四席。依托國家小麥重大品種研發推廣一體化試點,新增良種推廣面積超200萬畝,為齊魯糧倉配備了最精密的“芯片”。

解鎖潛能,良機良技減少生產損耗

當“北斗導航+”賦能智能農機,小麥高性能復式精量播種機與大喂入量收割機縱橫田野,山東夏收機損率被牢牢控制在0.7%左右。這背后是精量播種機數量一年激增453%的硬核支撐。

“今年我們投入了10臺雷沃GM100聯合收割機,每臺機器每小時20畝地,收割跟播種同步進行,收割機在正常收割過程中,麥茬的瓤子也能均勻潑灑在麥地里,減少后期人工。”在濰坊市濱海區大家洼街道煙墩村麥收現場,淼匯陸號家庭農場生產負責人張佃彬掐算著今年的麥收賬。

“換上新機器,機收損失率又降了!”全國技術能手、新泰市潤都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寶說,合作社今年為1萬多畝麥田提供機收服務,新購入的雷沃谷神GR3106收割機脫粒清選效果好、糧食干凈不撒糧,在無壟種植的平整地塊,平均機收損失率能低至0.5%。

從某種意義上講,節糧減損就相當于糧食增產,是增加糧食有效供給的一塊“無形糧田”。作為全國第二大小麥主產區,山東連續多年推進“三夏”機收減損,機收損失率整體連年下降。2025年,山東小麥機收損失率繼續降至0.78%,同比降低0.03個百分點。

據山東省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站測算,2025年山東夏糧總產量547億余斤,機收損失率每降低0.1個百分點,理論上能挽回糧食損失5000多萬斤,相當于新增5萬多畝耕地。

良機先行,良技亦不遑多讓。在山東,73.1%的麥田采用寬幅精播等高產栽培模式,水肥一體化面積猛增31%,“一噴三防”實現全覆蓋。科技之光穿透泥土,將“望天收”的被動轉化為精準調控的主動。

穩糧保供,萬人下鄉推行農技服務

“德聊噸半糧”“汶陽田”“魯西南”“黃三角”“臨郯蒼”“膠萊河”,在六大主要糧食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引領區,農技人員忙碌的身影隨處可見。

“我們開辦田間課堂、現場指導培訓等形式,重點指導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產技術、糧食作物水肥一體化技術、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等秋糧單產提升各項關鍵技術落實到田,為秋糧豐產豐收打下基礎。”山東省農技推廣中心作物一部部長彭科研表示。

在菏澤市定陶區南王店鎮田樓村種糧大戶鄧傳新的玉米田里,一條條黑色滴灌帶如同“毛細血管”般均勻地鋪在地面,每間隔30厘米都會有針眼般大小的小孔,玉米所需的水、肥從這里不斷涌出,精準地輸送到每一株玉米的根部,及時為高溫炙烤下的玉米“解渴”,有效緩解高溫天氣對玉米生長的不利影響。

今年夏天,持續高溫少雨天氣讓定陶區處于灌漿期的65萬畝玉米陷入“渴水”困境。在農技專家指導下,當地群眾巧用滴灌設備,為玉米“精準補水”。

“這兩年的秋糧管理,有兩項技術特別實用。一個是各級大力推廣的‘一噴多促’,在7月中旬小喇叭口期和8月中旬灌漿期進行重點防治,基本上防住玉米螟、甜菜夜蛾、蚜蟲和紅蜘蛛等常見病蟲害。二是有補貼資金的水肥一體化技術,能根據作物長勢精準追肥,提高了水肥利用率。”濟寧市嘉祥縣馬村鎮保領家庭農場負責人山萬民表示。

今年,山萬民的農場采用玉米密植精準調控高產技術,使用氣吸式精量播種機,畝保苗5500株左右,播種和出苗質量明顯優于去年,加上前期管控到位,病蟲害發生較輕,只要不發生大的自然災害,力爭增產一兩成。

眼下正是秋糧生長的“沖刺期”,山東要求各地緊盯天氣變化,緊扣關鍵農時農事,全面開展“萬人下鄉·穩糧保供”農技服務大行動——秋糧生產關鍵技術巡回指導專項行動,省市縣鄉四級共組織1.8萬名農技人員參與,通過層層領辦樣板田、創新開辦“田間課堂”、進村入戶包聯主體、開展定向幫包指導等舉措,環環緊扣推進關鍵技術落實,全力以赴奪豐收。(陳鳴飛)

[來源:中國網 編輯:陸云琦]
精彩美圖 更多 >>
2025 09/23 16:54
· 來源 ·
中國網
· 責編 ·
陸云琦
閱讀量
掃描到手機
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二維碼應用拍下左側二維碼,可以在手機繼續閱讀。

青島話題 更多 >>

深度報道 更多 >>

大家愛看

信網手機版

信網小程序

青島網上辟謠平臺

AI調解員

Copyright ? 2014-2025 信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14028146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80021 增值電信:魯B2-20180061 魯公網安備:37020202000005號
手機版 | 媒體資源 | 信網傳播力 | 關于信網 | 廣告服務 | 人才招聘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和县| 海口市| 碌曲县| 盐城市| 延津县| 枝江市| 阳山县| 古田县| 莱阳市| 曲阳县| 玛纳斯县| 平乡县| 安平县| 寻甸| 万盛区| 休宁县| 民乐县| 德庆县| 永登县| 介休市| 文登市| 绥宁县| 湄潭县| 赞皇县| 开化县| 龙岩市| 郴州市| 绥中县| 阿克陶县| 湘潭县| 黄浦区| 新乐市| 当雄县| 旌德县| 长宁县| 昌平区| 田阳县| 格尔木市| 上饶县| 赞皇县| 新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