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嶗山15個城中村改造搬遷 安置區全部選在黃金地段
年內再完成6個社區回遷
城中村改造工作,一頭連著老百姓的安居夢想,一頭系著現代化城市發展的新空間。自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開展以來,嶗山區啟動了張村河片區12個社區,以及北宅街道峪夼社區和洪園社區、金家嶺街道王家村社區,共計15個社區的城中村改造工作。
以全維度匠心打造幸福居所
今年以來,嶗山區將安置區建設和回遷工作作為重中之重,錨定“當年拆,當年建,三年回遷”這一目標,全力以赴抓建設攻堅、抓配套完善、抓回遷保障。
安置區建設是村莊改造的重中之重,嶗山區始終秉持“品質即民生”的理念,從選址、設計、建設標準到規劃、監督,以全維度匠心打造幸福居所。在選址環節,踐行“安置選在哪,群眾說了算”的原則,安置區全部選在黃金地段。在戶型設計上,結合片區居民居住習慣與得房率需求,聯合專業機構反復打磨出5種經典戶型供居民選擇。在建設標準上,按照安置區建設標準不低于普通商品房的原則,打造標桿項目、品質建筑。
截至目前,納入三年攻堅行動的安置區中,張村河南、劉家下莊、李家下莊、孫家下莊、張家下莊、董家下莊6個安置區已建成竣工;鄭張、南張、文張、張村、峪夼、洪園6個安置區正在加快推進室內外裝飾裝修;中韓、枯桃已全面封頂,正加快二次結構施工;王家村安置區也在加快推進主體結構施工,各項目進展順利。
構建“15分鐘生活圈”
嶗山區在實施村改的同時,優先建設路網、管網、停車場等市政配套設施,同步啟動學校、幼兒園、醫院、商業設施等配套建設,構建“15分鐘生活圈”,以更好地滿足居民未來入住后的出行、就醫、子女入學入托等生活需求。目前,張村河片區市政配套的多條道路已相繼完工,深圳路小學、張村河南配套初中、海大配套學校等多所學校已交付使用,張村河生態公園示范段建成開放,嶗山區人民醫院也已開工建設。
張村河南岸4個社區已于2024年下半年實現回遷,北岸董家下莊、張家下莊也于今年7月底順利回遷,6個社區近3000戶居民共計分配房屋5600余套。目前各個項目建設如期推進,預計今年三季度完成峪夼社區回遷,四季度完成鄭張、南張、文張、張村和洪園5個社區回遷,2026年上半年完成中韓、枯桃、王家村回遷。
(青島早報/觀海新聞記者 姜丹寧)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秦璐]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