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青島都市圈:“融圈進群延鏈”蹄疾步穩
齊魯大地上,“強省會”和“強龍頭”正在以一種全新的形態緊密互動。
濟南、青島兩大都市圈“積極構建圈內同城發展、濟青‘雙圈’聯動發展、濟青鄭都市圈協同發展的整體格局”。這是不久前山東省委、省政府召開的濟南青島都市圈聯動發展協同開放會議上作出的部署。
記者從青島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獲悉,下一步,青島將充分發揮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更好引領推動青島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加快推動濟青“雙圈”聯動發展協同開放,努力為現代化強省建設多作貢獻。
“四圈”并進
都市圈是城市群的核心區域。“雙圈”聯動發展協同開放,是要以合力為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注入強大活力,帶動山東成為北方地區經濟重要增長極。
更強勁的區域輻射力,來源于更強勁的“都市圈”。
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青島都市圈正在錨定交通圈、產業圈、生活圈、安全圈“四圈”提質增效,打造都市圈協同發展標桿。
構建“陸??砧F”立體互聯交通圈。青島都市圈將繼續加速軌道成網,加快推進濰宿高鐵及青島連接線、青島地鐵8號線等在建項目,開工董沂鐵路,開展青平萊、即墨—海陽、膠州—高密等市域鐵路研究,激活城際“毛細血管”。貫通瓶頸道路,推進董梁高速、藍谷至機場快速通道等在建項目,開工G308、北海路北延等項目。推動港口升級,建設董家口港區集裝箱碼頭、日照港轉型升級工程,推進港口鐵水聯運,打造東北亞國際航運樞紐。整合空域資源,加快膠東國際機場二期研究,布局更多異地航站樓,推廣“空鐵快線”聯運模式,拓展無人機物流、應急救援等低空經濟場景。優化交通運輸一體化應用平臺,推動交通數據跨市共享,實現多式聯運“一單制”服務。
打造“海陸協同”現代產業圈。海洋經濟是青島都市圈的稟賦和特色,青島將帶領圈內城市發揮海上試驗場等高能級創新平臺作用,聯合開展科技攻關,共建海洋技術交易市場,集中布局船舶與海工、海洋生物醫藥等產業項目,引進海洋企業總部,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同時,發揮藍海股權、工業互聯網、半島科創聯盟等創新平臺的引領作用,擴大青島金融、科技、產業的輻射影響力,賦能整個都市圈。
共建“同城同質”生活圈。在文旅融合上,聯合推廣“駕享膠東”、童玩季、膠東之禮、“膠河好品”等區域品牌。推進醫學檢查結果互認,推廣遠程醫療,支持高水平醫療機構跨市設立分支機構,構建“1小時航空醫療救援圈”。在社保服務同城化上,拓展“魯通碼”跨市應用,全面實現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公積金異地貸款同城化,完善工傷保險一體化平臺,推進社??ㄔ诼糜斡^光、文化體驗等方面的跨市應用。
筑牢“陸海一體”韌性安全圈。圈內城市將從生態聯防聯治、應急協同升級、糧食能源保障等維度協同發力,建立跨界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立重大突發事件聯動響應機制,健全糧食“產購儲加銷”協同機制,推進煤電節能改造、保障能源安全。
突破縣域
縣域是都市圈的基礎單元,也是都市圈創新發展的關鍵區域。打破行政區劃的壁壘、構建區域協作的全新機制、圍繞產業鏈深度協同……在青島都市圈的發展進程中,諸多突破之舉,正在縣域精彩上演。
青島都市圈毗鄰縣市已經建立了30余個協作機制:萊西萊陽合資成立全省首個跨區域一體化平臺運營公司,頒出全省首張跨區域營業執照;青島自貿片區聯動濰坊、日照,創新推出“農藥跨境電商出口”“數字化倉儲+金融”等新型貿易模式;平度—昌邑—萊州綠色化工聯動區建立產業鏈上下游協作配套機制、突發環境事件聯合應急機制……
在產業協同上,目前在青島都市圈及其輻射的膠東五市,已經形成了多組市際縣域合作區建設意向——西海岸新區分別與東港、諸城簽約,共同推進高質量發展;膠州、高密簽約,支持高密融入上合示范區高質量發展;海陽、萊陽與即墨簽約共建海洋產業聯動區;平度、昌邑、萊州簽約共建綠色化工聯動區;海陽、乳山簽約共建新能源產業聯動區。
以膠州和高密為例,雙方將共建低空產業集群,重點發展低空物流、低空綜合服務、工業級無人機、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飛行汽車等賽道;在文旅資源融合上,雙方將依托“上合組織旅游和文化之都”,串聯少海風景區、艾山風景區、紅高粱小鎮、莫言文學藝術館等旅游資源,設計并發布一批旅游新產品和新線路;在機制探索上,雙方將建立健全跨域項目和共建園區、“飛地”園區的產值統計歸屬、財稅利益分成等相關政策和制度規則。
下一步,青島都市圈將依托市際縣域合作區,推動產業跨市布局和集群化發展,提高都市圈產業配套率,推廣“總部+基地”模式,支持互建“飛地”,探索更多有效優化要素配置的新模式,提升都市圈輻射能力。
濟青聯動
濟青“雙圈”協同,是兩個都市圈從“單兵突進”到“集群作戰”的戰略升級。近年來,濟南都市圈與青島都市圈在協同聯動上成效初現。
平均約15分鐘開行一趟,“濟青快線”動車組列車增至34列,其中兩地一站直達列車20列……濟青高鐵的公交化運營,拉近了兩座城市的距離。作為沿黃陸海大通道的重要樞紐,青島港與濟南內陸港聯動愈發緊密,合力打造濟青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在產業創新上,濟青合作的探索也逐漸深入,依托濟南—青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建設,1200項技術解決方案與場景需求清單得以發布,激發兩座城市的數字經濟活力。聯手集聚人才這一推動創新的關鍵資源,濟青已就A類人才互認達成初步意向。
下一步,青島將從多個方向發力,推動“雙圈”協同聯動。
推進基礎設施協同聯動。青島將深化濟青高鐵“公交化”運行,加快建成濟青與周邊城市1小時交通圈。推動膠東機場聯合濟南機場協同打造國際航空樞紐,新開、加密國內外航線。謀劃構建沿黃陸海大通道,深化青島港與濟南都市圈內陸港聯動,提升對外暢達度。
推進產業體系協同聯動。青島將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梳理產業圖譜,推動產業鏈上下游開展合作,攜手濟南聯合培育一批跨區域產業園區。建好濟南—青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聯合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依托濟青雙都市圈產業與資本對接合作平臺,服務濟青雙圈科創企業培育融資。推動與濟南都市圈文旅資源整合,探索打造濟青雙圈文化旅游通票產品。
推進科創資源協同聯動。青島將聯合雙圈優勢科研資源,推動組建跨區域產學研聯盟,促進齊魯、膠東濱??苿摯笞呃嚷搫影l展,加快構建濟青科創智造廊帶。建好濟青吸引和集聚人才平臺,推動雙圈人才交流合作。
推進對外開放協同聯動。青島將聯合濟南加快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建設,打造濟青國家綜合貨運樞紐。提升RCEP山東企業服務中心服務能級,完善“RCEP泛外貿服務平臺”功能,推動雙圈企業面向RCEP區域精準開拓市場。辦好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中國國際消費電子博覽會等活動,邀請雙圈城市參與,強化經貿交流合作。
推進公共服務協同聯動。依托青島都市圈已實現政務服務聯通互認的13個“一件事”,青島將聯合濟南都市圈開展高頻服務事項聯通互認、協同合作。發揮濟青教育、醫療等資源優勢,探索合作辦學、合作辦院模式,促進雙圈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區域共享。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光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戴慧慧]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