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牙椅上,小小的我害怕極了,醫生手里那個會轉的小鏡子剛要靠近,我就本能地躲開了,其實我也不想哭,可就是忍不住……”對大多孩子來說,看牙幾乎是童年里繞不開的“小噩夢”:陌生的診室、冰涼的器械、牙齒被觸碰時的緊張,總能輕易勾出心底的害怕。而一旁的家長也跟著揪心,既心疼孩子的恐懼,又焦慮治療能不能順利進行。其實我們都在盼著:要是能少點緊張、少點害怕,舒舒服服地就把牙齒治好,該多好啊。而在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口腔中心,這份“讓孩子舒適看牙”的期盼,已然照進現實。
8月29日,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口腔中心主任、首席專家楊芳教授,借助舒適化技術,為一名意外磕斷門牙的2歲女童高效地完成了斷齒修復。
“哇哇……” 清晨的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口腔門診,一陣急促的哭聲打破了診室的寧靜。一對年輕夫妻抱著兩歲的女兒茉茉(化名),滿臉焦急地沖進診室,孩子爸爸額頭布滿汗珠,聲音帶著慌亂:“大夫,孩子在家玩的時候摔了,兩顆門牙都磕掉一塊,哭得停不下來,您快幫我們看看吧!” 一旁的媽媽緊緊摟著女兒,心疼得眼圈泛紅,不斷輕輕拍著孩子的后背試圖安撫。
正在坐診的口腔中心主任楊芳教授見狀立即起身,用柔和的語氣詢問,在她的安撫下,原本手足無措的夫妻漸漸平復了情緒,原來,茉茉在家玩耍時不小心被臺階絆倒,面部直接磕在堅硬的臺階上,兩顆小門牙瞬間磕掉了小角,劇烈的疼痛讓孩子一直哭鬧不休,夫妻倆來不及多想,立刻抱著孩子趕來醫院。
聽著家長的描述,楊芳主任一邊輕聲對茉茉說:“寶貝不怕呀,阿姨就是看看你的小牙齒,咱們讓小牙齒變回原來的樣子好不好?”一邊小心翼翼地引導孩子張開嘴巴。
經過細致檢查,楊芳主任發現茉茉的牙齒傷勢比想象中更嚴重:斷齒處已經露出牙神經,若不及時治療,不僅會持續疼痛,還可能影響后續恒牙發育,必須盡快開展治療。
隨后,楊芳主任向家長詳細講解治療方案:“孩子牙齒露神經了,需要做牙神經的處理,因為孩子年齡比較小,神經還沒有發育完成,如果去除神經的話,治療預后不好,可以嘗試保留部分神經的活髓切斷術,之后還要用透明冠修復。”
同時,她也向家長講明,孩子年齡太小,牙科治療中用到的藥水有苦味,電鉆磨牙、張嘴配合等操作,對孩子來說可能很難接受。更重要的是,如果強行治療,孩子亂動哭鬧,還有可能傷到皮膚、黏膜、舌頭等,甚至還有誤吸棉球導致窒息的風險,不僅容易導致治療中斷,還可能讓孩子留下心理陰影,甚至引發終身牙科恐懼癥。
最終,楊芳主任決定采用全麻下的舒適化診療,讓孩子在睡眠中完成治療,既不痛苦,也能保證治療效果。她耐心地解答家長的每一個疑問,從麻醉的安全性到治療的具體流程,都講解得清晰易懂,徹底打消了家長心中的顧慮。
“讓孩子治牙不痛苦、不恐懼,是我們一直以來的追求。” 楊芳主任介紹,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始終踐行兒童友好理念,致力于打造“無哭聲醫院”。自 2009 年開展兒童舒適化牙科治療以來,每年完成600~800例舒適化診療。醫院擁有專業的麻醉團隊,累計完成小兒麻醉逾 10 萬例,還能根據孩子的病情和年齡,個性化選擇不同的麻醉方式,全方位保障手術安全。
完善術前檢查后,茉茉被順利推進日間手術室。麻醉團隊精準操作,孩子很快進入睡眠狀態。楊芳主任帶領團隊立刻投入治療,面對孩子小巧的牙齒,她手持器械在方寸之間精細操作:先是仔細清創,去除受損組織;接著開展根管治療,消除牙神經炎癥;隨后修剪透明冠、反復試戴調整…… 每一個步驟都有條不紊,每一次操作都力求精準。一個小時后,治療順利完成,茉茉的兩顆小門牙恢復了原本的模樣。當家長看到孩子從手術室出來,家長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
健康提醒
楊芳主任提醒,兒童牙外傷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尤其是剛學會走路、活潑好動的幼兒。家長在孩子玩耍時一定要加強照看,在家中做好防護措施,比如在臺階邊緣安裝防護條、清理地面雜物避免孩子絆倒等,從源頭預防牙外傷。一旦發生牙外傷,無論傷勢輕重,都要立即帶孩子到正規醫院口腔科就診,避免因延誤治療影響孩子牙齒健康。
文/通訊員 畢乙賀 記者 叢黎
[來源:信網 編輯:陸云琦]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