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9月13日訊 “之前刷到羅永浩吐槽西貝用預制菜,今天特意來店里看看。”9月12日中午,在青島市市南區西貝萬象城店,消費者李女士一邊翻看菜單一邊說道。當日,信網(0532-80889431)探訪了該西貝門店,發現烤鴨原材料生鴨出現“2005.9.10 21:00”字樣,廚師長稱這是工作失誤,鴨子是兩天前加工的。另外,關于羅永浩事件對餐廳客流量的影響,店長和廚師長的說法也不一。
客流量大小店長和廚師長說法不一
9月12日中午12時許,西貝(萬象城店)門店內,服務員忙碌地引導顧客、下單送餐,幾乎滿座。菜單顯示,一份普通的干鍋花菜售價39元,一份主食番茄澆汁莜面要59元,一葷一素兩主要花費200多元。 剛一落座,服務員就介紹:“本店絕無任何預制菜,您可以到后廚進行參觀。”
走訪當天,西貝門店推出了“廚房開放參觀”服務,允許消費者進入后廚查看餐品制作全過程,以此來回應公眾對“預制菜”“料理包”的疑慮。信網在現場向服務員申請登記,對方拿來了進入廚房所需的白大褂、防護帽、口罩,穿戴完畢后又在廚師長的監督下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最終進入了后廚。廚房內劃分出了烹飪區、切配區、半成品存放區等功能區域,廚師們均佩戴有防護帽、防飛沫口罩、圍裙等防護設備,按總部提供的規范流程在進行作業。據介紹,第一位參觀者是一名男青年,他表示自己前來參觀的目的正是為了了解菜品是否如羅永浩所說全部為預制。
餐廳廚師長王先生表示,“羅永浩的言論給門店營業額帶來較大影響,也讓員工壓力倍增。”然而店長否定了廚師長的說法,稱今天上午門店就已接待了170多桌顧客,預計到晚上能接待220桌 。目前雖未到周末,但從客流量來看,與羅永浩吐槽事件發生之前差不多,日均接待約400多桌,從營業額上暫時還難以看出該言論對門店收入的直接影響。兩人在這一事件上的說法存在一定差異,店長解釋這是由于廚房不了解前廳相關情況導致的。
生鴨出現“2005.9.10 21:00”標簽
在走訪中,信網注意到西貝新推出了烤鴨。一進門,就能看到整整齊齊排列著幾十只生鴨,冷柜上貼著標簽,寫著“2005. 9.10 21:00”。信網就此詢問廚師長,是否是2005年生產的“僵尸鴨”。廚師長將負責打印標簽的員工喊過來批評,解釋這是“工作失誤”,實際上是今年9月10日制作的,也就是兩天前的鴨子,“這種低級失誤,我必須最嚴厲地批評他。”
廚師長王先生向信網展示了冷凍的羊腿肉、羊排肉及提前腌制的烤魚,標簽上標注著食材包裝日期與保質期、檢驗檢疫合格證明。“烤魚是半成品,但是在顧客點單后進爐現烤、現淋調料包的,不是直接加熱就能上的預制菜。”王先生表示。
廚師長回應預制菜風波
部分消費者對是否預制菜并不在意,部分消費者則非常關注這次風波,王女士則表示,自己比較在意預制菜問題,“羅永浩的發聲中有一個觀點我比較支持,如果餐廳用了預制菜,應該明確告知消費者,讓我們有選擇的權利。”
該店廚師長向信網介紹,“目前店內沒有完全成品的預制菜,部分食材是由中央廚房統一配送的半成品”,比如土豆片會提前切割成標準形狀,到店后再進行烹飪加工。“部分調料包比如酸辣調味汁、泡饃牛油等,都是總部統一配送的,我們把調料包澆淋在烹制過的食材上,有部分消費者認為,這種做法就屬于預制菜,但其實在餐飲行業內,這是一種保證食材品控及出餐效率的常見做法,通常不被視為預制菜,這是消費者跟行業認知上存在的差異。”
隨后,門店負責人向信網表示,羅永浩關于西貝使用預制菜的說法存在誤解。“我們所說的中央廚房配送,是將食材進行初步加工,比如清洗、切割、腌制等,這些都屬于預制加工環節,并非大家認知中的成品預制菜。”該負責人強調,西貝一直堅持“現做”理念,所有菜品到店后都需要經過烹飪步驟才能上桌,并且會嚴格把控食材的新鮮度和菜品的口感。
預制菜標準未統一
一位餐飲行業內部人士向信網表示,目前行業內對于預制菜的定義確實尚未完全統一,這就導致消費者和企業之間存在認知偏差。他建議,相關部門應盡快明確預制菜的定義和標準,同時餐飲企業也應加強信息披露,主動告知消費者菜品的制作方式,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此外,針對一些消費者反映的價格與分量問題,餐飲企業也需重新審視自身的定價策略與菜品分量設置,以契合消費者的實際需求與心理預期。(谷正原 耿潤)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