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9月4日訊 “家人們!法律新規大變天,輕罪封存直接給‘知錯能改’的人開重生外掛啦!把案底‘封印’,普通人查不到,考公、進大廠都不受影響!”這樣的話術最近在直播間、社交平臺上瘋狂刷屏,還有社交平臺賬號用“太突然了!輕罪封存!又變了!”當標題,宣稱“新規給真心悔過的人多一扇重新出發的門”,把輕罪封存說得像“人生重啟補丁”。信網調查發現,成年人輕罪封存制度尚未正式落地,制度落地前,任何承諾“提前辦理”,全是騙子精心設計的騙局。
直播間話術 “套路深” 內部名額還能加急辦理全是忽悠
打開短視頻直播間,主播穿著“律師袍”,身后擺著“法務咨詢”背景板,對著鏡頭聲情并茂:“以前犯點小錯,比如醉駕、小盜竊,案底像影子黏一輩子,考編、進大廠直接‘一票否決’!現在不一樣了,符合條件的記錄能‘封印’,評論城市+罪名+刑期。”
有的甚至把輕罪封存、律師事務所名字和編號公然打在直播間上,與網友互動。一旦問到怎么辦理?費用多少?主播卻不回復,只稱后臺發罪名+刑期,在線評估。
在社交平臺上有賬號用“太突然了!輕罪封存!又變了!”當標題博眼球,文中宣稱“法律新規大變動,給‘知錯能改’的人開重生外掛”,說以前輕微犯罪記錄像“狗皮膏藥”甩不掉,現在給真心悔過的人“多一扇重新出發的門”,還把符合條件的記錄封存說成給人生裝了“重啟補丁”。
信網注意到,這些賬號不會公開辦理費用和辦理方式,而是會引導用戶私信,然后發來“定制方案”,讓用戶簽訂《法律咨詢服務合同》。
未成年人輕罪封存制度已實施 成年人輕罪封存還未正式實施
據從事法律的業內人士介紹,這份《法律咨詢服務合同》其實是一種詐騙手段。這份《合同》不會提任何“保證辦理輕罪封存” 的條款,只強調“提供咨詢服務”,等到辦不成要退款,騙子就拿“已履行咨詢義務”當借口,說“不是沒辦,是你條件不夠”,讓消費者維權時拿不出“對方承諾辦理封存” 的直接證據,陷入被動。也有的說拿錢走動了關系,但辦不了,直接扣除用戶20%的中介費,將剩余的80%退還給用戶。
信網查詢了解到,事實上,未成年人的輕罪封存制度早已落地,制度明確犯罪時不滿18周歲、被判處 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免予刑事處罰的,犯罪記錄會自動封存。成年人輕罪封存制度還未正式落地。2025年上海、廣州等城市啟動了內部試點,信網咨詢上海檢察院時,工作人員表示:“目前試點只是方向性探索,并不能辦理。具體哪些情況能封存、怎么封存、需要什么流程,都沒有出臺細則,也沒有任何機構或個人能提前辦理’。”
律師:花錢辦理全是詐騙
“犯罪記錄封存是法定程序,絕不是‘花錢能辦’。”上海市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儀佳祺律師表示,根據中國法律,犯罪記錄由公檢法等國家機關統一管理,任何篡改、買賣記錄的行為都涉嫌違法,最高可判三年有期徒刑。
“而且即便未來成年人輕罪封存制度正式實施,大概率會像未成年人制度一樣自動封存”,裁判生效后由司法機關自動封存,不需要個人申請,更不需要花錢找關系。說花錢能辦輕罪封存,不管是內部渠道還是試點名額,全是騙局。制度落地前,任何承諾‘提前辦理’的,都是想騙你的錢。”儀佳祺律師提醒道。(顧青青)
[來源:信網 編輯:王熠冉]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