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網6月5日訊 為進一步開展多元化活動,豐富居民日常生活,嶗山區金家嶺街道不斷創新服務形式,將海洋文化融入“金心金意”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中,為社區居民帶去一番不一樣的體驗和感受。6月4日上午,街道邀請了來自山東社會科學院省海洋經濟文化研究院的專業人士,共同走進秦嶺路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居民講解海洋文化史,讓居民們進一步了解海洋文化發展歷程,現場居民紛紛表示受益良多。
上午九點,秦嶺路社區文化活動室已座無虛席,前來傾聽講座的居民們絡繹不絕,記者看到,這其中有年近七旬的老人,也有四五十歲的中年居民。作為地地道道的老青島人,很多人對于海洋文化有著自己的記憶和熱愛,聞聽社區開展關于海洋文化的講座。大家都十分向往和關注。
來自山東社會科學院省海洋經濟文化研究院助理研究員魯美妍為此次活動做出精心的準備,此次講座的題目為《海生萬象:齊魯千年藍色文明的潮涌與傳承》,主要從史前文明、春秋戰國到秦漢,唐宋元明清、現代這幾個時期,詳細介紹海洋文化的發展特征及其影響,包括仙道文化、海絲文化、海防文化、漁鹽文化等內容。
“前期,我了解到此次宣傳的受眾對象是社區居民,結合這一受眾人群的特點,運用通俗易懂的語音講述了《八仙過?!返纫恍┐蠹腋信d趣的神話故事,同時,結合山東省本土的地域文化特色,我將海洋文化內容融合了進去,大家對此也都比較感興趣,聽得很認真、”助理研究員魯美妍告訴記者。的確,乍一聽,“海洋文化”四個字眼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聯系并不密切,甚至聽上去還有些“高大上”,可研究員通過接地氣的講解方式,使原本有些枯燥的海洋文化知識變得生動有趣了起來。
精彩的講座在大家的熱烈掌聲中告一段落,現場居民吳女士有些意猶未盡,她找到了研究員,想要將講課的PPT拷貝回家和孩子一起學習。“老師講得很好,也很有意思,平時這種學習的機會真的不多,尤其是海洋文化,今天我算是了解了不少,我要把這些資料帶回去給孩子看看,讓他們也好好學習一下。”吳女士對于此次講座贊不絕口。
豐富的活動一輪接著一輪,講座結束后,手工課堂準時開課,由專業老師現場教授社區居民制作香囊,老師手把手教,“學員們”緊跟老師節奏,從香料的選擇到布料的搭配,生動的講解讓居民們對于香囊的制作過程有了全面的了解。隨后,在老師的指導下,大家紛紛拿起針線和布料,穿針引線,填充香料,縫制等,每個步驟學得仔細,大家互相交流,分享心得,課堂氛圍十分活躍且融洽。經過一番努力,一個個色彩斑斕、造型各異的香囊“出爐” ,居民們紛紛用手機拍照并合影留念。
據悉,此次活動是嶗山區金家嶺街道“金心金意”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又一具體舉措,街道通過融合各類社會資源,為活動不斷注入新的元素,讓居民們眼前一亮,傾力打造具有個性化的社區文化活動,為進一步推動文化與基層治理深入融合不斷助力。(記者 叢黎)
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