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07/16 08:01 -- 來源: 青島早報
這直接對抗骨密度流失,是減緩“太空骨質疏松”的重要手段。同時,其高強度、多角度的阻力訓練模式,能夠充分鍛煉全身主要肌群,有效維持肌肉質量和力量,預防肌肉萎縮。2025 07/15 15:55 -- 來源: 《瞭望》2025年第28期
始建于2022年的青島元宇宙中試平臺,是目前全球規模較大的同類平臺之一,在虛擬現實整機研發、核心零組件迭代、生產工藝優化、行業相關標準制定等多個維度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2025 07/15 09:46 -- 來源: 新華社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介紹,天舟九號貨運飛船裝載了航天員在軌駐留消耗品、推進劑、應用實(試)驗裝置等物資。2025 07/15 09:45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據悉,該機組單機年輸出清潔電能可達6800萬千瓦時,能滿足約4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需求,下一步將在廣東陽江海域進行示范驗證。2025 07/14 18:49 -- 來源: 新華社
氣象會商在航天發射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火箭發射前,航天工作者通過氣象會商對氣象數據進行分析,精準預測出火箭發射窗口期間的氣象條件。2025 07/14 09:31 -- 來源: 工人日報
據悉,提供具有輿論屬性或者社會動員能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的,可通過屬地網信部門履行備案或登記程序。已上線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或功能,應在顯著位置或產品詳情頁面公示所使用已備案或登記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情況,注明模型名稱、備案號或上線編號。2025 07/14 09:29 -- 來源: 工人日報
記者采訪發現,“開掛”搶單現象不僅擾亂了行業發展秩序,損害消費者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正當權益,還衍生出了黑灰產業鏈,威脅平臺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安全。2025 07/14 08:28 -- 來源: 新華社
如果把宇宙比作人類,原初引力波就是宇宙在嬰兒期的“第一聲啼哭”。這種神秘信號產生于宇宙暴脹時期的時空量子漲落,是極早期宇宙遺留下來的最原始的“時空漣漪”。2025 07/14 07:14 -- 來源: 青島日報
本航次歷時23天,完成測線4條,測線總長度86公里,成功布放并回收海底電磁采集站(OBEM)80臺次,完成6次發射拖曳作業,大功率水下電磁發射系統實現最高功率128KW、1500A電流輸出,圓滿完成計劃任務并檢驗了系統裝備性能。張朝陽對話諾貝爾獎得主David Gross:解密時空涌現、質量起源與漸近自由
2025 07/12 11:57 -- 來源: 信網
張朝陽與格羅斯教授從自然界四種基本力的差異切入,其間討論了強相互作用的“漸近自由”特性——這一突破性發現正是格羅斯教授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關鍵。2025 07/11 11:00 --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在超大容量磷酸鐵鋰儲能電池熱失控方面,歐陽明高院士展示了600安時以上超大容量儲能電池熱失控研究的最新進展,揭示了“兩段式”熱失控機理以及面向新型儲能場景的新一代智能電池技術方案。2025 07/11 08:52 -- 來源: 央視新聞
據介紹,2026年前后,我國將發射嫦娥七號月球探測器,同樣會在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開展環境與資源勘查,特別是要尋找水冰等物質,為將來月球基地的建設打下基礎。2025 07/11 08:32 -- 來源: 新華社
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華中科技大學蘇州腦空間信息研究院、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等科研機構聯合多國科學家,推出了介觀腦圖譜的10項系列成果,細胞出版社7月10日以專題論文集的形式集中發布。新增14種語言 阿里巴巴高德地圖推出國內首個面向海外用戶的多語言地圖
2025 07/10 17:20 -- 來源: 信網
高德地圖多語言版實現了產品界面與地理信息的多語種適配,能夠精準呈現中國各地地理位置,并標注了各地景點、餐廳、酒店等關鍵場所的名稱與介紹,可幫助外國游客快速熟悉周邊環境。2025 07/10 14:41 -- 來源: 青島日報
“該模擬機采用開放式架構與模塊化設計,從開發到交付都體現了藍天航空深厚的技術底蘊和卓越的攻堅創新能力,其高實時性仿真能力及完備試驗工具鏈,已在國產大飛機項目中多次得到驗證。”沃蘭特航空工程模擬機負責人劉忠謙在啟用現場對設備性能給予了高度評價。7月11日張朝陽將對話諾貝爾獎得主David Gross 探討“物理學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2025 07/10 10:18 -- 來源: 信網
格羅斯教授對物理學的熱愛源于少年時期科普書籍的啟蒙。13歲時閱讀了愛因斯坦的《物理學的進化》,堅定他成為一名理論物理學家的志向。因而多年后,他始終堅信科普對于激發科學興趣具有極大重要性,他曾提出“21世紀影響世界的應該是物理”。2025 07/10 09:11 -- 來源: 證券日報
近日,在“智繪光谷”CMG世界機器人技能大賽的首賽上,國產四足機器人新一代“黑豹2.0”以10.3米/秒的驚人速度,打破了由波士頓動力WildCat保持十年的8.89米/秒世界紀錄,引發全球關注。2025 07/10 08:27 -- 來源: 新華社
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號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樣返回的壯舉。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關鋒表示,這些成果對月球演化理論提出了新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