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狂奔百米,救回墜海女子
4月29日清晨,嶗山區沙子口街道南姜碼頭發生驚險一幕:一名鍛煉身體的女子在碼頭上不慎一腳踏空墜入海中。危急關頭,在碼頭上務工的河南人馬文利沖上前,下海將女子拉回岸邊,又在岸上其他好心人的協助下將女子救上碼頭。“日后如果還遇到這種事,我只要力所能及,還要去救。”馬文利說。
“沒想太多,第一反應是救人”
4月29日清晨6時許,48歲的馬文利騎著三輪車經過南姜碼頭時,看見一名女子掉進了海里,馬文利立刻下車朝落水女子狂奔過去。
“我在碼頭上干了好幾年活,我知道那附近恰好有個臺階。”馬文利說,他一邊跑,一邊脫下了外套和雨鞋。跑出100多米遠后,他順著臺階下去,發現那名女子漂在水面,還在喊救命,因為清晨海邊碼頭上氣溫較低,女子穿著羽絨服,落水后有一定的浮力,沒有沉下去。
“當時我沒想太多,第一反應就是救人。”馬文利回憶,當時水位接近2米,但為了抓住黃金救援時間,他沒有想太多,一把抓住了女子的手臂,奮力將其往回拉。“當時水溫較低,好在當時浪不是很大,她沒有做太多掙扎,我用力一拽,把她拽過來了。”馬文利說,當時,岸上的人陸續趕到,把女子一起救上碼頭。
由于救援及時,落水女子并無大礙。“她是當地人,我們經常在碼頭上看到她。”馬文利說,現場有人認識這名女子的丈夫,并給她丈夫撥打了電話。女子的家人很快趕到,將她帶回家。馬文利救人的一幕,被南姜碼頭的監控完整記錄下來。
和“救人船長”是老相識
馬文利,是沙子口街道南姜碼頭上的第三名救人者。今年2月,兩名小學生乘坐橡皮艇在南姜碼頭附近海邊玩耍時,被風浪卷進遠海,隨后被路過的船長曲同群和船員楊天全救起。巧合的是,馬文利和曲同群是老相識。“我在手機上看到曲同群救人的新聞,當時感覺他傳遞了正能量,還為他點贊了。”馬文利說,他也沒想到,兩個多月后,自己也成為救人的主角。
馬文利在海邊救人的事,曲同群也聽說了。“我們在碼頭上天天能碰到,今天還一起聊天呢。”曲同群告訴記者。
雖然曲同群和楊天全被評為“嶗山區見義勇為先進個人”,但他倆覺得自己做的事很平凡。馬文利也認為,這次救人“不是大事”。
事后,馬文利將自己救人的事告訴了兒子和女兒。女兒看到馬文利救人視頻時,起初沒認出這是爸爸,只是覺得眼熟,馬文利提示之后,女兒才發現是爸爸。
“兒子說我一把年紀了,讓我自己要當心。”馬文利說,兒子大學畢業后在甘肅工作,他知道,相隔數千里的兒子是在關心自己,但關鍵時刻,根本想不了那么多,滿腦子都是救人。
送紅包表示感謝被拒收
5月14日下午,記者聯系上了獲救的曲女士。“事發那天,我在海邊鍛煉,一不小心掉下去了。”曲女士想到事發時的一幕,感到十分慶幸。曲女士回憶,她從碼頭上墜海后,手臂很快就被拉住了,緊接著就被一股強大的力量拉回了石頭臺階上。
“他應該是第一時間看到我了,立馬從石頭臺階上下來了。”曲女士說,因為馬文利快速趕到,她在水中沒漂多遠,就被馬文利一把拽到了臺階邊緣。馬文利緊緊拽著曲女士不松手時,在碼頭上干活的其他人也紛紛跑上前,一起將她拉到了碼頭上。
當日下午,曲女士和丈夫拿著紅包來到碼頭上找到馬文利,要感謝他的救命之恩,可馬文利說什么也不肯收。“這事兒和錢無關,我救人不是為了錢!”馬文利說。
“我的兒子最近要結婚了,多虧他把我救上來!”提到馬文利營救自己的一幕,曲女士感激不已。
“山東,是孔孟之鄉。”今年48歲的馬文利回憶,2009年,他從河南新鄉老家到威海務工,當時在海邊收海帶,每天凌晨2時出海干活,下午4時許才能回到岸邊,那個時候,他就見證了山東人的吃苦耐勞;2018年,他在朋友的介紹下來到青島工作,在南姜碼頭騎三輪車送貨。雖然工作很簡單,但馬文利依然能感受到山東人的熱情和樸實:大家見面都會打招呼,空閑時,很多人會邀請他喝酒;每次他運貨忙不過來時,很多人就會搭把手,幫他把東西運到碼頭外,分文不收。“我就住在冷庫那邊。”馬文利說,現在,他已經把南姜碼頭當成了家。
獲評“見義勇為”榮譽稱號
“他在關鍵時刻救人的行為,弘揚了正能量,值得點贊。”沙子口街道辦事處相關工作人員表示。
為弘揚見義勇為、扶危濟困的傳統美德,激發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強大正能量,根據《山東省見義勇為人員獎勵和保護條例》有關規定,嶗山區委政法委、嶗山區見義勇為協會決定,授予馬文利“嶗山區見義勇為先進個人”榮譽稱號,獎勵5000元。嶗山區《關于表揚馬文利見義勇為行為的通報》中寫道:希望馬文利珍惜榮譽,再接再厲,為見義勇為事業作出新的貢獻。全區廣大干部群眾要以先進典型為榜樣,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弘揚見義勇為精神,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各單位要積極發現、申報、鼓勵、宣傳見義勇為行為,弘揚“大義嶗山”見義勇為新風尚,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嶗山作出更大貢獻。
青報全媒體/觀海新聞首席記者
劉卓毅 記者 欒丕煒
[來源:青島早報 編輯:王榮]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