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西貝創始人:沒有一道是預制菜,明天起開放所有門店廚房,將起訴羅永浩
澎湃新聞記者 趙利新 邵冰燕
“西貝門店沒有一道是預制菜。”
9月11日晚間,西貝創始人賈國龍在西貝北京門店接受包括澎湃新聞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復盤了羅永浩來西貝吃飯時的菜品和接待服務,我們的總結是,做的飯中規中矩,他點的13道菜里沒有一道是預制菜,我們每一道菜都有制作標準和工藝。”
近日,連鎖餐飲集團“西貝”陷入預制菜輿論風波。9月10日,羅永浩發博公開吐槽連鎖餐飲品牌西貝:“好久沒吃西貝了,今天下飛機跟同事吃了一頓,發現幾乎全都是預制菜,還那么貴。希望國家盡早推動立法,強制飯館注明是否用了預制菜。”
“羅永浩說‘西貝全是預制菜,太惡心了’。”賈國龍表示,“羅永浩表達了對預制菜的不滿,這對我們造成了傷害。他作為一位具有影響力的人物,把話說得很極端,對我們的商譽影響很大,并損害我們的品牌形象。我們會走法律程序,一定會起訴他。”
對于賈國龍的發聲,羅永浩11日晚間再次發布微博回應稱,“好,來吧,如果不是預制菜,那就太牛了。能把現做的菜做得全是重新加熱的味道,這肯定是高科技了。”
賈國龍在采訪中表示,明天開始西貝全國370家店全部開放,廚房、原料、工藝都向大眾透明。任何人都可以到西貝任何一家門店的廚房參觀,只是需要申請并佩戴防護工具,員工會帶領參觀,想看任何一道菜都可以。
談及預制和預制菜,賈國龍表示,此前自己確實發表過類似于“高級菜才預制”的言論,例如魚翅鮑魚等高級菜肴都需要長時間地預制,“預制就是預加工,但我們不是預制菜,國家對預制菜有嚴格定義。按國家的規定,我們沒有一道菜是預制菜,做熟環節都在門店進行。不過,賈國龍也指出,饅頭是在中央廚房做熟的,在國家標準中,主食類和面點類是允許在工廠做,再到門店加熱,它不屬于預制菜。
賈國龍進一步指出,西貝的中央廚房預加工,配送到門店的是原料,例如羊排切割成標準形狀等。預制和預制菜是兩回事,預制是提前加工、預加工。預制菜是成品,是將熟食加工好冷凍,再拆包裝后加熱直接食用。
“預制菜未來一定是大趨勢。”談及對預制菜的看法,賈國龍表示,西貝目前雖然不用預制菜,但也不黑預制菜。預制菜也分三六九等,分高品質和低品質。預制菜也有好處,例如整體效率的提升,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品質的穩定,還有美食平權,造福老百姓,這是有一定未來的。但目前西貝無法承諾未來會不會做預制菜。
賈國龍還表示,“西貝此前做過預制菜,叫功夫菜。但很早店里就不賣了,我們目前有一個‘西北放心早餐’,目前是線上賣。”
談及西貝的價格策略,賈國龍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目前走“優質平價”,定價合理,今年上半年的平均利潤率不超過5%。上半年原料采購成本和人工成本占比最高,分別占三成左右。
根據西貝官網介紹,西貝于1988年誕生于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截至2025年西貝全國擁有近400家門店,覆蓋全國62個城市,員工人數約17000人。2024年1月1日,賈國龍在新年致辭中公布,2023年西貝餐飲集團整體營收超62億元,創歷史新高。2025年,賈國龍重任集團CEO。同年,西貝海外首店落地洛杉磯,西貝全球化正式開啟。
2024年3月21日,市場監管總局、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農村部、商務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預制菜食品安全監管 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首次在國家層面明確預制菜范圍,對預制菜原輔料、預加工工藝等進行界定,并明確了預制菜食品安全監管、使用預制菜明示等內容。在新的定義下,預制菜的范圍和以往行業通用分類相比,發生了較大變化。
市場監管總局相關司局負責人當時表示,預制菜范圍應當兼具預制化和菜肴的特征。考慮到連鎖餐飲企業廣泛應用中央廚房模式,其自行制作并向自有門店配送的凈菜、半成品、成品菜肴,應當符合餐飲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和標準要求。中央廚房制作的菜肴,不納入預制菜范圍。另一方面,突出菜肴屬性。僅經清洗、去皮、分切等簡單加工未經烹制的凈菜類食品,屬于食用農產品,不屬于預制菜。速凍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飯、蓋澆飯、饅頭、糕點、肉夾饃、面包、漢堡、三明治、披薩等主食類產品不屬于預制菜。不經加熱或者熟制就可食用的即食食品,以及可直接食用的蔬菜(水果)沙拉等涼拌菜也不屬于預制菜。這意味著,以往行業分類中的即食和即配類產品將不再屬于預制菜范疇。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禁止添加防腐劑,對于一直以來爭議不斷的預制菜是否明示一事,前述《通知》中也作了回應,要求大力推廣餐飲環節使用預制菜明示,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來源:澎湃新聞 編輯:孫寶震]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