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57歲張女士(化名)因左眼劇痛無法睜眼,緊急來到康復大學青島中心醫院眼科就診。令人震驚的是,醫生竟從其眼皮深處取出一根帶麥芒的完整麥粒,長度達3.5厘米。
張女士回憶,半個月前,她在收麥子時左眼被麥芒扎傷,在當地醫院取出異物后癥狀緩解。但此后左眼一直隱隱不適,滴眼藥后,有所緩解。直到半天前,在家吹頭發時,張女士突然感覺左眼磨痛明顯加重,即便使用抗生素眼藥水,癥狀仍未緩解,甚至疼得無法睜眼。家人見狀,帶著張女士來到康復大學青島中心醫院急診就診。接診的眼科孫穎副主任醫師仔細檢查患者結膜囊,未發現明顯異物,但結合患者的描述和癥狀,判斷可能仍有異物存在。于是,他再次為患者翻轉上瞼,并反向上翻上眼瞼瞼板,最終在結膜囊最深部找到了一截麥芒。隨后,于患者左眼上瞼穹窿深部取出全長約3.5㎝帶麥芒的麥粒。此時,尖銳的麥芒已造成患者角膜大面積劃傷,后續需滴眼藥水治療。異物取出后,患者磨痛明顯好轉,向醫生致謝后離開。
眼科異物“黑名單”曝光
孫穎醫生表示,門診常見的眼部異物可謂“五花八門”,植物類:帶倒刺的麥芒、稻谷(極易殘留碎片),昆蟲類:飛蟲、蜜蜂尾針(可能引發過敏),工業類:鐵屑、砂輪火花(可能銹蝕感染),生活類:502膠水、化妝品(可能黏連角膜)。
醫生發出健康警示
植物性異物易殘留。麥芒、稻谷等農作物表面帶倒刺,扎入眼表后可能斷裂殘留。即使首次取出異物,仍需復查確認深層組織無隱藏碎片。
持續不適是危險信號。傷后自行處理的患者,如果超過半小時癥狀不緩解,建議就醫,而經過專門眼科醫生處理的患者,超過24小時,癥狀仍沒有明顯減輕,建議盡快再次就醫復查。盲目自滴抗生素眼藥水可能掩蓋病情,延誤治療。
孫穎醫生提醒,田間勞作或者從事焊接工作時要佩戴專業防護眼鏡,一旦發生異物入眼,切記“不揉、巧抖、慎沖”:
不要揉眼,避免劃傷角膜;可輕輕將眼皮向前上方抖動,嘗試抖出異物;若需沖洗,僅適用于灰塵、小飛蟲等普通異物,使用大量清潔流動水沖洗,若為化學物質等特殊異物,沖洗后需立即就醫。
文/通訊員 馬華 記者 叢黎
[來源:信網 編輯:陸云琦]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