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更有效破解“青島都市圈”城市間要素流動壁壘
膠東五市升級跨區域協同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楊光
都市圈日益成為地區參與經濟分工與競爭的重要單元。作為山東半島城市群加速發展的關鍵動力引擎,可以說,青島都市圈這一引擎的動力強度,關系著山東的發展能級。
記者從4月28日上午舉行的青島都市圈建設發展聯席會上了解到,通過青島、煙臺、濰坊、威海、日照五個膠東“兄弟城市”的共同努力,青島都市圈加速破“圈”協同,在交通、產業、政務服務等多個領域,實現“一體化”“同城化”。同時,聚焦如何通過升級跨區域協作機制,更有效破解都市圈城市間要素流動壁壘,五市也進行了深入研討。
同城化紅利加速釋放
構建便捷高效的通勤圈、梯次配套的產業圈、便利共享的生活圈……記者從會上獲悉,在圈內城市的協同努力下,同城化紅利已經在加速釋放。
暢達的交通是都市圈形成的基石。濰煙高鐵建成通車,與青榮城際、濰榮高鐵串聯,“軌道上的都市圈”更加具象;青濰城際空鐵快線運行加密至每日10班、日照異地航站樓日均11班列車直達青島機場站,空鐵聯運服務讓行李從高鐵直達客機。
產業協同推動都市圈從物理聚合到價值共生。賦能日照打造工業互聯網小鎮、賦能煙臺新材料等企業生產全流程數字化……來自青島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卡奧斯正用數字賦能帶動圈內城市的產業升級。青煙威三市推動北海造船、中集來福士、招商局船舶等600多家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聯合打造的船舶與海工裝備集群成功入選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政務服務的一體化,讓都市圈更像“一座城”。目前,青島都市圈所屬區市已實現13個政務服務“一件事”聯通互認,30余項毗鄰業務“無差別受理”。在青濰同城化聯席機制下,膠州、高密先行探索,攜手打造了政務服務聯合體,推出“特色一件事服務”29項,合作共建上合示范區高密臨港經濟區聯動創新區等園區,助力高密八大類50余種產品“出海”。而日常生活方面的變化更為直接。根據《青島都市圈(膠東經濟圈)同城便捷生活行動指南》,膠東五市50多個職能部門已聯手推出涵蓋道路交通、就業社保、教育文化、證照辦理、醫療救助、住房保障、權益保護等七大領域的28項具體舉措。例如,青島、日照兩市已實現跨市公交同站換乘,海陽至即墨地鐵站城際公交專線每日開通雙向22個班次;都市圈內異地居住退休人員大數據“無感”靜默認證,社保待遇資格實現跨區域互認互通;公積金繳存職工在五市間辦理異地貸款的,與本市繳存職工享受同等貸款權益……這些“同城同待遇”,讓都市圈居民直呼“很實用”。
升級機制讓要素流動更順暢
下一步如何建立更有效的跨區域協作機制,讓要素流動更順暢、配置更高效?膠東五市有著各自的期待。
煙臺希望在“人工智能+”、無人駕駛、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領域與域內城市聯動發展,共同構建垂直生態體系。
濰坊提出,要聯合制定涵蓋教育、醫療、社保等多領域的公共服務標準體系,積極探索更多共享應用場景,讓群眾切實感受到都市圈發展帶來的便捷與實惠。
威海提出,將發揮威海對日韓開放區位優勢,打造面向日韓的國際物流大通道,助力膠東各市跨境電商發展以及經貿合作。
日照建議探索建立產業協作利益共享機制,引導形成跨地域的產業鏈、供應鏈互補機制。
作為青島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和膠東經濟圈的“核”,青島將發揮龍頭作用,會同兄弟地市借鑒長三角生態共治、粵港澳飛地開發等模式,研究符合青島都市圈實際的制度設計,破解行政區劃壁壘,激發合作積極性;協同推進52個都市圈重點項目,強化跨區域合作要素保障;以上合示范區、青島自貿片區為支點深化開放合作,聯合兄弟地市、沿黃城市共建“面向上合、輻射亞太”的陸海貿易通道,服務圈內企業開拓海外市場。
與此同時,引導更多的創新要素向圈內導入也是重要的發力方向。在金融要素賦能領域,交通銀行在會上發布了《支持膠東經濟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將從服務重點領域、融入新發展格局、產業協同創新、區域協同共享、擴內需促消費、人民城市建設六大維度支持都市圈發展。
[來源:青島日報 編輯:秦璐]大家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