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一年的籌措改造,位于太平角湛山二路1號的歐式別墅,即將于六月一日正式對外開放。這幢庭院總建筑面積約1600平方米的花崗巖砌樓宇,將被打造成以科普和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題的“青島地質之光展覽館”。
作為太平角八大關區域唯一與花石樓相媲美的花崗巖建筑,它也是該區域揭開神秘面紗的第四座歐式別墅。此前已有花石樓、公主樓和蝴蝶樓三處別墅先后開放并投入使用。
85年歷史的小樓故事多
站在太平角一路和湛山二路的交叉路口,靠近路邊的那座院落里樹影婆娑,高樹掩映間一幢紅屋頂的石砌小樓隱現,花崗巖砌石的青灰色澤和粗礪質地,彰顯這座歐式別墅的古樸厚重。門口的黑色掛牌初露玄機:“歐式別墅,約建于1931年,俄國建筑師尤力甫、中國建筑師唐藹如等設計。建國后,詩人柳亞子及科學家李四光曾居此樓。”很難想像,距離小樓初建時已過去了整整85年。
仔細看樓體的外立面,會發現,雖然全部由花崗巖砌成,石色卻存在明顯的色差。原來別墅最初的主人英國人魏希德,在委托中俄設計師共同建造此樓時,只有現在西側的部分;后來在1935年,別墅讓渡給了美國華僑賀清,所以此樓曾有一名——賀清別墅。賀清在任職上海電力公司總裁時,經常來此消夏,于是他又在原樓基礎上,在東側進行了擴建,遂成現在主樓聯體別墅式的樣貌。
站在南墻下,能夠十分清晰地分辨出新舊樓體的分界線,卻毫無違和感。
過去85年間,這幢別墅或數度實施“微整形”,在這次展覽館改造中,工作人員做室內拆除工作時,居然發現了曾經存在的房屋外墻,顯然是當時打通后又重新加蓋形成的。由于最初的設計圖紙的佚失,已無從查考其原貌,因此目前這座樓體建筑面積405.17平方米別墅,就成為一座綜合風格和形制的歐式別墅。
無論建筑本身如何嬗變,小樓卻因其后來兩位主人的入住,再度聲名顯赫。一位是著名科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地質科學的奠基人之一李四光;另一位是現代詩人、曾經組建了著名的文學社團“南社”的柳亞子。從1957年到1961年,李四光曾四次來青在此居住,1961年,因為李四光在北京的居所改造,那一次他和家人在青島待的時間最長,有大半年。他所創立的地質力學新理論,也是他的代表作《地質力學概論》,在這里完稿,奠定了新中國地質科研工作的基礎。柳亞子旅居青島則是在1934年,有關這段時間的記載不多,唯有從他描寫青島的幾首詩中可見其與青島的交集。
收藏在湛山二路1號的“地質之光”
步入湛山二路1號的院落,迎面的巨石上鐫刻有李四光的個人手跡“地質之光”四個大字。整座別墅院落,庭院占據了四分之三的面積。而在這幢小樓內,李四光和他的地質學無疑是絕對的主角。
李四光展廳的絕大多數展品來自李四光的孫女鄒宗平女士和李四光生前工作的中國地質力學研究所的捐贈,同時專題展廳的布展陳列也得到了北京李四光紀念館的傾力支持。在這里,你將更加了解這位新中國地質事業的領導者和開拓者,他以地質力學理論為指導,展現了我國石油開發的廣闊遠景,讓新中國徹底摘掉了貧油的帽子;他開創了地震地質研究,并明確提出地震是可以預報的;利用3D打印技術,他所珍藏的、讓第四紀冰川的存在成為定論的珍貴石質標本得以復生,顏色與肌理都與實物相差無幾,尺寸的誤差不超過1毫米。參觀者還能在這里看到那塊直徑約只有兩公分的著名的“彎曲的礫石”,依托高成本的3D打印,它也將在展廳亮相。
李四光的兩項小創造也讓展品變得更加豐富有趣,造字——(蟲+筳),也就是紡錘蟲,頗有來歷;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難》曲譜,來自北京的李四光紀念館,這是李四光1919年在巴黎所作,據考證,這應當是中國人寫作最早的一首小提琴曲。
除了實物,展廳里還有一本超級電子書,工作人員將一本李四光畫傳存入其中,依托感應裝置,即可翻動書頁閱讀這本近兩百頁且頗具份量的大書。
小樓里的第二道風景屬于詩人柳亞子。遺憾的是,有關柳亞子與青島的關聯,存檔史料甚是匱乏,為此,負責展陳資料整理歸納的工作人員專程赴柳亞子故里,江蘇吳江縣,并得到那里的柳亞子紀念館的攜助,才完成了這間小小的柳亞子展廳的布展。在這里,參觀者將能讀到柳亞子對于青島的風物吟詠,其中包括嶗山、當時的中山公園、海水浴場、華嚴寺等地。柳亞子創建南社并與毛澤東以詩會友,特別是有關那首著名的《沁園春·雪》的來龍去脈,也在展廳中有所展現。
由樓里延伸到樓外的科普主題
如果你以為在湛山二路1號只能看到一座建筑和兩位名人的過往,那就錯了。作為小樓的現任主人——青島市機關事務局試圖以歷史為依托,打造一座擁有實際功能的公益性場館,而科學普及的主題則是其中的一項重頭戲。
在這座兩層小樓里,原先試圖恢復成名人客居此處的起居場所的二樓空間,被最大限度地騰空了。“主人”將這里布置成了一個擁有集會功能的書房和一處可提供各類講座培訓活動的講堂。一個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可互動的公共空間,顯然具備更大的吸引力和可能性。在這里,針對青少年的科普類知識講座將是講堂必備的定位與功能。
再回到這個占據了四分之三建筑面積的庭院里,主人對它幾乎未作大的改造,一條環繞主樓的水渠依然有活水流過,并匯聚到附近的一處噴泉,如此往復流動。水渠周遭的樹木粗壯,最引以為傲的當屬三棵體形龐大、枝繁葉茂的紫薇樹,據專家鑒定,在山東省內都屬罕有,其中最大的一棵,正立于一片草坪中央,主人將這里布置成一處露天的休閑區域,擺放了鐵藝桌椅。夏日里,紫薇樹下清風習來,有關科學、音樂、讀書主題的雅集活動讓人們紛至沓來,也不失為一件城中雅事。連名字都想好了,名為“紫薇講堂”。
院中的三塊巨石也大有講頭:艾山式花崗閃長巖:為全晶質中性深成巖的代表巖石,也是花崗石石材中主要巖石類型之一;嶗山花崗巖:形成于1.4億年左右的中生代白堊紀;還有元古代膠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狀花崗巖,這三塊巨石,代表了青島地下巖石的三種類別。據說,院落中今后還將繼續增加與青島相關的石頭,如:海底隧道的石頭,蛟龍號采集的海底標本,以及青島周邊地區的地質特色樣本。
沿院中小路盤桓,便到了位于樓側的長廊區,這里將打造成為一條科技長廊,包含有關地震、火山、海嘯和冰川的相關知識。同時還將舉辦各種相關的實景體驗活動。在院落入口處,一處只有幾個平方米的外形奇特的地震屋,可以模擬體驗4到8級的地震。
相關負責人表示,地質之光展覽館將打造成為一處八大關和太平角區域的兼具人文性和服務性的復合型項目,并重點針對青少年,開辟科普場所。據透露,目前他們已與團市委等市有關部門達成合作,即將在開館之后進一步在此打造青島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以此作為開端,太平角這處昔日神秘區域,也將面向公眾,特別是本地市民,漸次開啟封閉之門,讓文物真正活起來,讓歷史建筑會講生動故事。
鏈接:七處特色別墅模型入駐湛山二路1號
地質之光展覽館內,還有一個特別展廳,集中了太平角八大關區域的七處特色別墅,除了湛山二路1號的地質之光展覽館,它們中已有三座正式對外開放,還有三處,也將在不久的將來陸續揭開神秘面紗。
·太平角一路9號(英國駐青島總領事官邸)
英國鄉村別墅,磚木結構,建于1940年,由中國建筑師張新齋設計。原業主為英僑克蘭姆斯,1940年他從同胞傅道孚手中購得該片土地租用權并營造住宅。1946年后一度轉入英國駐青島總領事署名下,作為總領事官邸使用,時任此職的高賀祿曾在此居住。
該建筑鄉村氣息與田園風情俱稱完備,在藝術風格完整性上,堪稱經典。露木及擋風板等構件純系錛子制作,粗樸自然,鄉村別墅所特有的手工風范表露無遺。而脫胎于草頂的大坡度屋面更是匠心獨運,遇到窗戶時檐頂微微隆起成曲面狀,別有生趣,使占據了主樓一半房高的屋面并無壓抑之感。這是中國建筑師在此區域移植西洋別墅的成功之作,歐洲大陸源自中世紀的田園住宅模式得以成功轉述。
·太平角一路12號(挪威、荷蘭領事館)
約建于1925年。原業主為美國長老會牧師卜有存。1938年和1948年,挪威駐青島領事館曾兩度遷入此樓辦公。1948年11月,芬蘭駐青島領事館亦曾遷至此樓辦公。樓體兩層,房屋建筑面積約400㎡。
·湛山二路2號甲
歐式別墅, 磚混結構,建于1925年,由德國建筑師哈林斯設計。原業主為美僑譚育甫。樓體兩層,房屋建筑面積353.14㎡。
·匯泉路22號(蝴蝶樓)
折衷主義別墅,磚石木結構,建于1934年,由中國建筑師劉耀辰與俄國建筑師拉夫林且夫設計。原業主為俄僑瑪麗·達尼列夫斯基夫人。1935年,由洪深編劇、張石川導演、胡蝶主演的電影《劫后桃花》以此樓作為主要的取景地。史料證實《劫后桃花》是第一部以青島為題材拍攝的電影。樓體兩層,房屋建筑面積約463㎡。
·居庸關路10號(公主樓)
北歐田園別墅,磚木結構,建于1941年,由俄國設計師尤力甫設計。原業主為德僑薩德,地權系從孫天目手中購得。此樓民間習稱“公主樓”。公主樓是青島八大關風景區經典建筑群中的一座瑰寶,風致優雅的樓宇自下而上收分明顯,造型挺拔,亭亭玉立,高達15米的尖頂翼樓強化了建筑的視覺美,是一種簡化的哥特式塔樓。 據史料記載:20世紀30年代初丹麥阿克瑟王子攜妻子瑪格麗特公主曾訪問青島,公主樓與這次訪問在青島留下了許多美好的故事,更給現代的人們平添了一份追溯歷史的興致和浪漫的遐想。
·黃海路18號(花石樓)
歐洲城堡式別墅,磚石木結構,建于1930年,由中國建筑師劉耀宸主導設計,王云飛、方信懋、王義鵬參與設計。該建筑原為俄僑淶比池的私人度假別墅,后傳其夫人沃維·淶比池繼承,1936年易手英國保險商埃非哈里斯所有。因樓體以花崗巖砌成且多以滑石和鵝卵石裝飾,故稱“花石樓”。
該建筑是八大關建筑群中極具代表性的建筑,顯示了多元化的融合,其城堡式風格中又融入羅曼、哥特式等多種藝術元素,內部裝飾則有巴洛克與洛可可藝術痕跡。(記者 李魏/文 張麗潔/圖)
鏈接2:關于青島地質構造的“三要素”
·艾山式花崗閃長巖:
為全晶質中性深成巖的代表巖石,也是花崗石石材中主要巖石類型之一。主要由斜長石(中-更長石)和一種或幾種暗色礦物組成,后者總量一般為20~35%。不含或僅含少量的鉀長石,一般不超過長石總量的10%。不含或含極少量石英,其量不超過淺色礦物總量的5%。暗色礦物以角閃石為主,有時有輝石和黑云母。副礦物主要有磷灰石、磁鐵礦、鈦鐵礦和榍石等。
·嶗山花崗巖:
形成于1.4億年左右的中生代白堊紀。造山運動晚期時,相繼有熔巖噴發和花崗巖的廣泛侵入,緩慢冷卻上升逐步形成的。嶗山花崗巖質地堅硬,耐腐蝕抗風化,是高級建筑材料。人民英雄紀念碑和毛主席紀念堂都是由嶗山花崗巖建成的。嶗山花崗巖有“嶗山紅”和“萬年青”兩大種類。
·元古代膠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狀花崗巖:
巖石學花崗片麻巖指礦物成分與花崗巖相似(主要礦物成分為鉀長石、石英、黑云母,可含少量角閃石),也叫黑云母鉀長片麻巖,具有明顯的片麻構造的變質巖漿巖??砂ㄈN不同類型:
?、賲^域變質作用形成的堿性長石片麻巖;
?、诨旌蠋r化作用形成的花崗質混合片麻巖;
③與造山運動同時在強應力作用下,由壓力結晶作用形成的片麻狀花崗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