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著毛里求斯與青島兩地人民的美好祝愿,毛里求斯的“國寶”——四只亞達伯拉象龜在青安家落戶。昨天上午,象龜在青島動物園首次與市民見面,新落成開放的象龜館,吸引著眾多市民及游客前來參觀。
象龜館位于青島市動物園東南角,在現有羚牛館的基礎上進行改造、擴建而成。擴建后的建筑面積325平方米,室外展覽場地290平方米。
館舍內部區域布置了室內工作間、隔離間、喂食區、室內展覽區等區域,工作間供工作人員日常辦公使用。隔離間是為象龜在外部氣溫低、外部環境不適合象龜生活時臨時啟用的場所。為保證象龜進食的方便,設立了獨立的喂食區域,在喂食區內設置了電子磅秤,隨時監測記錄象龜的體重等數據。
在室內展區和隔離間內,又分別布置了沙坑、空調、溫濕儀、熱水器等設施,滿足了象龜的活動、洗澡和溫濕度監測監控需求,為象龜的生活和展覽奠定了基礎。
展覽設置分為冬春季和夏秋季展覽,冬春季展覽為室內展覽,象龜生活空間與游客內參觀廊道均設在室內,內參觀廊道符合無障礙建設標準。夏秋季展覽為室內室外結合展覽,溫度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到館舍外場地,外場地運用草坪、景石、木圍欄等自然元素配置象龜生活空間,設外參觀廊道。
目前這里已經修葺一新,館內的走廊里張貼著象龜的基本資料,兩名經過專業培訓的飼養員正在幫助象龜曬太陽。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象龜,太可愛了。”來自參觀的市民孫女士看到象龜非常激動。據動物園相關工作人員介紹,4只象龜經過了30天的隔離檢疫,昨天是首次與市民見面,市民可以來動物園象龜館參觀。
據悉,亞達伯拉象龜是亞熱帶的陸棲龜類,主要生活在高濕度的樹林中,喜暖怕寒,對溫度的變化尤為敏感。在現場記者看到,象龜館的設計,總體模擬毛里求斯當地的生態環境,室內配備升溫、加濕、紫外線消毒等裝置,館舍頂部設置鋼化玻璃采光窗,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線采光照明,同時,外立面與動物園老建筑風格統一,屋頂裝飾和內部熱帶植物運用上力求體現毛里求斯的異域風情。整個建筑在動物園中既不突兀,又有自己顯著的特點,使象龜館成為動物園中的特色館舍。
崔連清與張婷玉是象龜館的飼養員,這兩個剛從青島農業大學動物科學畢業的碩士研究生,是從去年專門為象龜請來的專職“保姆”。根據崔連清介紹,館舍內部區域的設置,充分考慮了象龜生活和飼養工作的需要,布置了室內工作間、隔離間、喂食區、室內展覽區等區域。工作間供工作人員日常辦公使用,隔離間是為象龜在外部氣溫低、環境不適合生活時臨時啟用的場所。同時,為保證象龜進食的方便,設立了獨自的喂食區域,在喂食區內設置電子磅秤,隨時監測記錄象龜的體重等數據。
在室內展覽館,記者看到,展區內分別布置了沙坑、空調、溫濕儀、熱水器等設備,滿足了象龜的活動、洗澡和溫濕度監測監控等要求,為象龜的健康生活做了充分準備。
由于象龜的適宜溫度要求20℃-32℃,為凸顯人性化的展覽環境,展覽設置分為冬春室內展和夏秋室外、室內結合展。象龜生活空間與游客參觀游廊均設在室內,室內參觀廊道符合無障礙建設標準。“在溫度適合的情況下,象龜非常愿意來到戶外,外場地運用草坪、景石、木圍欄等自然元素配置象龜生活空間,設外參觀廊道,達到既美觀實用,又安全的效果。同時,草坪種植的是象龜最愛吃的黑麥草,等到夏季溫度在28度以上時,象龜就可以來到戶外,享受它們的‘美味’了。”張婷玉介紹。
郭華是來自市南區天臺路社區的居民,周末帶著兒子到動物園游玩,第一次見到象龜,他說:“感覺很新奇,無論是通過宣傳片,還是通過飼養員的講解,無論對兒子,還是對自己,都是一次很好的科普教育。”象龜象征著長壽、力量、堅強,郭華說,它們作為“外交使者”、“友誼使者”來青,也說明青島作為沿海開放城市,“引進來”與“走出去”的步伐越來越深入,也越來越長遠,并祝福家鄉青島越來越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