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島街頭,有這樣一對環(huán)衛(wèi)工父子,61歲的父親拿著大掃帚在前面掃,29歲三級智力殘疾的兒子在后面用小掃帚和簸箕把掃成一堆的垃圾倒進桶里,兩人這樣搭檔已有4年。
為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兒子,父親丁兆永帶著兒子一起當(dāng)環(huán)衛(wèi)工人。此外,他還要照顧高齡的老母親、常年患病的妻子和年幼的孫子,生活的重擔(dān)并未將這位父親壓垮,他常說,“一家人能在一起就很好了,很知足。”周圍鄰居們得知情況,紛紛伸出援助之手,讓這家人在寒冷的冬日里備感溫暖。
1月26日上午,記者來到金口一路30號,丁兆永的家。家是一間小平房,門前有塊不大的空地,空地上擺放著劈好的木柴和幾個幼兒的玩具。進入房間,里面光線較暗,20多方平方米的空間被分為兩間,供一家五口人居住。房間比較擠,沒有坐的地方,只好站著說。
“好在孫子的智力沒有問題,就是見到生人不太敢說話。”提起往事,妻子柳鳳臻掉下眼淚。她的眼睛去年得病,腫得睜不開,后來住院做了手術(shù)后才慢慢恢復(fù)。住院期間,丈夫和兒子每天掃馬路,她纏著繃帶,抹著黑在病房里照顧小孫子。
丁兆永的母親今年86歲,老人有兩個兒子,在每家各住半年。每次到時間了,丁兆永就回老家把老母親接來,住夠半年后再把老人送到弟弟家。今年,老人和他們一起在青島過年。
“兒子從小腦子不好,反應(yīng)遲鈍,上過幾年學(xué),但沒認識幾個字。”丁兆永說,2004年他和妻子外出打工,就把兒子帶在身邊,寸步不離。后來,為給兒子娶媳婦,丁兆永花去了全部積蓄,但孫子出生不久,兒媳被娘家叫了回去。
丁兆永和兒子每月工資加起來有近4000元,目前能維持一家五口人的生活。“近幾年環(huán)衛(wèi)工人的待遇越來越好,不僅工資漲了,逢年過節(jié)還能發(fā)點福利呢,”說著他從柜子里翻出前幾天剛發(fā)的一袋20斤大米,并盤算著去年還發(fā)了一桶花生油、幾尾黃花魚。
丁兆永感到滿足,除了工資漲了,更多還有來自鄰居們對他家人的關(guān)心和幫助。“房東看到情況后,給我免了房租,這減少了很大一塊花銷。還有孩子的衣服,基本上也都是街坊鄰居們送的,有的好心人不僅送了衣服,還送來了一些孩子的玩具,”妻子柳鳳臻拿著幾件孩子的厚外套笑著說。
常年在外地,丁兆永還未能申請到低保,他說:“現(xiàn)在還能干得動,有個工作干就不錯。”采訪結(jié)束時,丁兆永又得開始掃馬路了,兒子一直跟在他身后,幫著父親。